一杯台湾茶,居然有这么曲折的经历
台湾是我国产茶大省,其生产的文山包种、冻顶茶、东方美人茶、日月潭红茶、高山茶等享誉中外,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台湾的茶文化也与大陆茶文化同根相连,又别具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台湾茶的起源与发展。
荷占与明郑时期台湾茶的历史并不长,现在可见的最早记载台湾茶的文字源于1645年荷兰人的《巴达维亚城日记》:“在台湾也曾发现茶树,但此似乎亦与土质有关。”不过当时荷据时期的台湾,并没有人工种茶技术,当时的茶是野生茶。
在荷兰殖民统治及明郑时期,台湾的茶叶多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
这是因为,台湾早期居民多数是从大陆迁居而去的广东人、福建人、客家人,这些地区盛产名茶,而且饮茶文化盛行,他们搬去台湾后,自然而然就带去了当地的茶文化,自此台湾茶业进入了萌芽期。
清政府统治时期18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大陆沿海居民纷纷移居台湾,带去了茶苗及种茶、制茶技术。
《台湾近代发展史》说:台湾茶叶的实际栽培在清嘉庆时代(19世纪初),柯朝氏引进福建武夷茶种植于台北地区。
到咸丰年间(1855年),林凤池从武夷山引进青心乌龙茶苗,成了冻顶乌龙的鼻祖。
光绪年间,张氏兄弟从安溪引入纯种铁观音,成为木栅铁观音的鼻祖。
自此,台湾茶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台湾茶开始享誉世界,英、美商人接踵而至,到1893年,台湾茶输出量达9800余吨。
这个阶段,台湾饮茶文化受大陆茶文化影响很大。明清时期的泡饮壶杯法在武夷山兴起,传到闽南、潮汕地区演变为功夫茶,备受台湾茶人推崇。
日据时期
1895年,风云突变,清廷甲午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进入日据时代。
当时日本以茶叶和丝织为国家经济命脉,由于台湾茶经过了长足发展,日本就提出了“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方针。
这一时期,日本对台湾制茶方式调研之后,认为包种茶是当时最好的制茶方法,于是大力推广包种茶。
接着又从印度引进阿萨姆茶种,种植在日月潭附近,形成了日月潭红茶。从此奠定了台湾乌龙茶、包种茶、红茶三足鼎立的基础。
日本殖民统治期间,由于两岸隔绝了交流,加上大量日本人移民台湾,带去了大量日本的茶瓯、茶釜等茶具和茶道、花道文化。
因此日本的抹茶、煎茶文化有所发展,不过在茶文化方面,大部分台湾居民受骨子里血脉的影响,仍然延续了阅闽茶文化的习俗。因此,这一时期的台湾茶文化,以中国传统茶文化为内核,外在却有一种日本的风味。
二战期间,日本穷凶极恶,四处侵略,由于粮食缺乏,日本将很多茶园改种粮食作物,大批茶园荒废,台湾茶业进入停滞期。
战后时期1945年,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手台湾,全力真行茶产业。
自台湾光复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台湾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期,1973年,全台粗制茶产量达28000 余吨,外销达23000余吨 ,创下台湾茶史上产销最高记录。
1974年,世界能源危机爆发,经济形势恶化,导致全球茶叶消费量下降,以外销为主导的台湾茶遭遇了空前危机。
此时,为振兴茶行业,台湾业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茶文化宣传,各类茶叶评比和竞赛活动层出不穷,茶界名人大力倡导和弘扬健康饮茶方式,一时间全民饮茶热情高涨,台湾茶叶逐渐从外销转为内销。
在茶文化方面,为了区别于日本茶道,1977年,众多学者提出了“茶艺”的概念,并于1982年成立了全台茶艺团体“中华茶艺协会”。
在一系列的主动求变下,台湾茶叶人均消费量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0.334kg增长到了2013的1.67kg。
总而言之,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岸人民血脉相连,闽、粤地区的茶叶及茶文化对台湾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虽说台湾命途多舛,尤其是日据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茶文化的影响,但中华传统茶文化仍深深植根于台湾茶人心中,两岸茶文化也始终在交融中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台湾在具备自己独特茶文化的同时,也必将与大陆茶文化趋于统一。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中国台湾茶叶国际贸易及其茶文化的历史变迁》,宋时磊,《台湾农业探索》;
[2]《武夷茶与台湾茶文化》,罗小平,《炎黄纵横》;
[3]《品读台湾茶》,尚道,《台湾人文》。
End
▼ 往期干货推荐▼1、洗茶、润茶、醒茶的区别2、泡茶的两种技法3、为什么别人泡的茶比你好喝?更多好茶与茶器,请点击优选商城~点“阅读原文”看更多干货,记得点亮在看哦标签:
上一篇:台湾茶de那些茶~(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