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众筹|这家晚清老茶号,把30年前的桂花香藏进了古董老茶里!

时间:2023-01-30 01:20:20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空气里掸不散的桂花香,是秋天发出的信号。可惜这样的光景,不过短短数日,就要随秋风消散了。

嗅觉像一种注定的遗憾,该怎么留住这一期一会的桂花香呢?

风雅的制茶人总有自己的办法——邀花入茶。茶和花的气息互相浸染,把一整个秋天的桂花香都留在茶上,最后只闻花香不见花,这是茶人的智慧。

要说用桂花入茶,这家创办于清末民初的茶叶老商号——“梅记”,早就深谙其道。

因为他们不仅留住了今秋的桂花香,连20多年前的桂花香都被他们藏于茶中。

这是来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桂花香,经过30多年的酝酿转化,如今打开又是何种滋味?

用来做茶底的铁观音就更老了,它们来自1986年。在宽阔的时间维度里,老茶伴随着花香悄悄变化着,味蕾与时间发生共振。

这样“古董般”的桂花老铁,怕是整个市面上都尤为罕见。

但这次大家有幸能在“一条生活馆”喝到了,百年老商号“梅记”开仓放茶,这些桂花老铁在茶仓中沉睡了几十年,已经到了口感曼妙的适饮期,终于要重出江湖了。

现在,由昔物所进行茶叶精挑细选,并联合品牌“梅记”,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为这款市面难得一见的桂花老铁发起众筹。

老茶不可多得,而浸染了桂花香的老茶更是少见,不仅能喝到时间酝酿的风味,还有很高的珍藏价值。

但这次众筹的1986年桂花老铁,数量不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喝到时间里的秋味,“梅记”又准备了另一款2005年桂花老铁。

用2005年的铁观音老茶,在2021秋天用刚刚盛放的老树金桂,以传统古法窨制而成。

“梅记”1986年桂花老铁:茶底制于1986年,上个世纪90年代窨制

“梅记”2005年桂花老铁:茶底制于2005年,2021年窨制

两款桂花老铁,均由“梅记”第五代传人、也是安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曼尧师傅亲自制作,古法匠心,宜饮宜藏。

桂花老铁包装也颇有“梅记”特色,保留了旧时商号使用的纸包茶形式。这是晚清民国时流行的一种包装形式。

纸包茶不仅能避光防潮,还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有利于茶叶的后续陈化,具有独特的藏茶实用价值。对于老商号“梅记”而言,纸包茶更是一份坚守匠心与承载经典的象征。

外面搭配松木礼盒,古韵十足。作为礼品,赠与亲友一同品尝,也非常拿得出手。

桂花老铁▼

众筹时间截止至:2022年11月30日

时间里的修行者——桂花老铁

“茶为骨,花为魂。”

作为百年铁观音世家,“梅记”桂花老铁的原料皆选自铁观音发源地——安溪西坪。

这里山地岩石结构细密,云母岩长年风化分解成石浆融在土壤里,特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生长出的茶拥有“石山韵”的特殊韵味。

茶叶品种是“梅记”创始人王三言曾精心培育的“红芽歪尾桃”。是安溪铁观音中珍贵而古老的茶树品种,此品种对地域环境要求颇高,娇贵难植。

桂花,来自村里百年的金桂老树。香气馥郁而醇和,凝而不散,韵味十足。

真正的古法桂花老铁,要经过十几道传统工艺窨制而成,用“窨”来锁住桂花的香甜。 整个过程历经打花、育花、拼堆、堆窨等多个工序。

桂花花期短,易损伤,因此窨制难度较大。窨制工艺繁复而考究,稍有不当,轻则茶水分离,重则味窜水混,十分考验制茶功夫。

窨制得当,花引茶香,以益茶味。最后用梅记家传的“梅记火”炭焙烘干,除去水分,增香固味,益于长久存放。

但仅仅还原老工艺还不够,茶底一定要用老铁,还得是10年以上的带着陈年韵香的铁观音。

新花入老茶,沉稳的老茶气韵,烘托得桂香愈加清丽,二者相得益彰。桂花老铁制成后,还不宜立刻品饮,再放到茶仓里交给时间来陈化多年。

待开启之日,桂香仍显,且陈韵隽永,不由惊叹古法窨花之神奇。

“梅记”1986年桂花老铁

这款桂花老铁,茶底制于1986年。

90年代初“梅记”第五代传承人王曼尧师傅,在过去安溪茶商制作桂花乌龙茶的基础上选料,以家藏老铁为原料,采摘安溪西坪当地新鲜桂花,古法窨制。

凭借着50余年的制茶经验技巧,沿袭古法,悉心窨制,将桂花的鲜香与老茶的陈韵巧妙融合,而后放入梅记茶仓继续陈年。

30多年的陈放,稚嫩的铁观音早被时间打磨成乌褐色,颗粒紧结匀整,茶香沉稳厚重。而曾经热烈奔放的秋日桂花香,也变得内敛优雅。

开汤冲泡,桂花香仍显,甜香、陈香,次第绽放。

茶汤入口醇而绵柔,滋味浓厚甘润,陈韵清雅,生津回甘。岁月流转,茶叶内质沉淀转化,越陈越香。

随着冲泡次数增加,到了尾茶,桂花香也渐而淡去,愈加温柔细腻,三十多年前的秋日况景流转眼前。

“梅记”2005年桂花老铁

2005年桂花老铁,茶底用2005年的陈年铁观音,在2021时采摘当年秋天盛放的桂花古法窨制而成,由王曼尧师傅亲自制作把控。

制成后,又储存一年,17年前的老茶味和桂花香彼此相融,互相成就,成就了新的味觉体验。

茶叶外形是传统铁观音的“蜻蜓头”状态,茶面黑衣砂绿透亮、匀整紧结。

泡上一壶,茶汤橙红透亮,干净通透。袅袅热气中,既有桂花的芬芳馥郁,又有老铁特有的清冽绵柔。

口感醇和甘爽,馥郁香气从喉底向口腔扩展,香中自带清甜,沁人心脾,喝起来从舌尖到喉头口都是香的。

至于尾茶,花香仍然如影随形,茗馨隽永。

桂花老铁▼

众筹时间截止至:2022年11月30日

百年梅记,古法正味铁观音

清光绪年间制茶世家王三言创立“梅记茶行”至今,铁观音成了梅记人刻在骨子里的茶基因,制作铁观音是“梅记”拿手的传统工艺。

“梅记”茶行老票据

晚清时期,安溪县所产的铁观音,有一半都是通过“梅记茶行”销往海外。他们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地区还设立了分号,影响力颇大。

清末民初,海上茶叶之路的繁荣使梅记创始人王三言成为当时安溪西坪南岩村的首富,返乡后修建了别具一格的“泰山楼”。

2013年,这栋有着120年历史的建筑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安溪土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楼作为主要建筑之一,也是铁观音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

1945年,梅记铁观音在新加坡获得“泰山峰”金奖,这也是中国乌龙茶在海外获得的第一枚茶王金奖!

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旅程中,梅记家族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梅记”也在各种时代背景下留下许多年份老茶,以前没卖出去的“眼泪茶”,如今显得弥足珍贵。其中一款50年代的梅记老铁,还被厦门市博物馆馆藏。

保利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梅记”一款1973年的铁观音250g拍出了22000元的高价!优质的铁观音老茶原料着实珍贵难得,价格更是一路水涨船高。

当年“梅记”铁观音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名头响、产地正、年份老,更是因为古法的老工艺。

“梅记”仍坚持难度高的炭火烘焙制铁观音,这也造就了梅记铁观音独特的“观音韵,兰花香”。

炭焙铁观音,家传“梅记火”

炭焙铁观音制茶程序繁多,每一步工序都要耗费制茶人大量的精力和体力。

茶叶经过采摘、晒青、摇青、杀青后,要用梅记茶行创始人王三言改良的“布巾包揉工艺”,经过10多遍的揉捻,把铁观音的形由曲卷条索转变成紧结圆实。

此技术后来传遍闽南茶区乃至更远地区,一直沿用至今。

“梅记”的炭焙技术在当地远近闻名,被人称为“梅记火”。

百年前,梅记创始人王三言偶得足火熟茶的奥秘。三遍入笼,文火慢炖,让茶叶在循序渐进中增固香韵。

焙茶都是通宵作业,家族成员轮值。在持续燃烧七至十天的“梅记火”中,焙茶师会根据茶性为其安排适合的“三道火”。

对于“梅记”来说, “梅记火”是其最具特色的古法制茶技艺,一百四十多年间,历经六代人薪火相传。

茶叶仓储上,“梅记”有着自己完整的存茶体系。茶叶装在木箱,写好了年代、品种。十年内会复焙,去除茶叶里的湿气和杂味。

十年之后茶性会趋于稳定,也依然在缓慢的变化着,但再也不能焙火了,以免破坏“茶的包浆”。

如此古早的“老铁”,遇上秋天的桂花一起窨制成茶,也是一段奇妙的相遇。

时光流转,温柔香甜的桂花香自上个世纪而来,将30前的秋日留给你,满满品饮。

僅限交流学习

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强韵桂花乌龙茶 :秋冬不容错过的口粮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