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间丨桂花乌龙茶
一YANHUO| 烟火人间
烟火人间丨南京罗记桂花汤圆
烟火人间丨沈阳中街冰糖葫芦
烟火人间丨苏州灵岩山寺素面
烟火人间丨沈阳中街大果
烟火人间丨仙游陈氏海蛎饼
烟火人间丨郑州方中山胡辣汤
烟火人间丨山西乡宁空心月饼
烟火人间丨广西三大米粉
烟火人间丨东北锅包肉
烟火人间丨沈阳的鸡架、抻面、老雪花
烟火人间丨东北炖酸菜
饮茶,如果要翻译成英文,肯定不能是drinking tea这么简单,应该翻译成enjoying tea 。因为,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饮茶,不是简单地喝水、润喉、止渴这么简单了。而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茶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只是简单地一种饮料,而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
唐人刘贞亮有“茶德”的说法,他认为茶叶有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但是,唐人饮茶,跟我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唐代饮茶的主要方法不是我们现在的泡茶法。“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有如下记载:“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唐人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颇有一点现在河南胡辣汤的感觉。这种做法,在当时风靡一时,卢仝有诗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万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足见饮茶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
唐以后,茶盛于宋,成为了“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的国饮。“而且,宋人将饮茶上升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比如宋代有位审安老人,姓甚名谁已经完全不可考,但肯定是一位妙人,他所做《茶具十二先生图》,将十二茶器拟作“十二先生”,赐各物以姓名、字号,冠以官名,并批注“赞”誉比如他将茶碗成为陶宝文,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姓“陶”,表明有陶瓷做成,“宝文”之“文”通“纹”,表示器物有优美的花纹。“去越”意思是非“越窑”所产,“字厚”指壁厚,加上“兔园上客”的号,联系起来,就是宋代著名的“建窑”所产“兔毫盏”了。这字里行间,将对于茶叶的理解,对于器物的赏玩,对于文化的阐释融为一体,儒雅风流,可见一斑。
明人饮茶,更是一种行为艺术,有饮茶十三宜之说,十三宜,就是十三种适合饮茶的场景: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
明人饮茶的习惯,跟现在比较类似,《金瓶梅》第二十一回,天降大雪,“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光”,吴月娘骤生雅兴,下席来,叫小玉拿着茶罐,亲自扫雪,烹江南风团雀舌牙茶,与众人吃,正是“白玉壶理翻碧浪,紫金杯内喷清香”。
除了清泡茶之外,小说中还描写了大量的组合茶:胡桃松子泡茶(第3回)、福仁泡茶(第7回)、蜜饯金橙子泡茶(第7回)、盐笋芝麻木樨泡茶(第12回)、果仁泡茶(第13回)、梅桂泼卤瓜仁泡茶(第15回)、榛松泡茶(第31回)、木樨芝麻熏笋泡茶(第34回)、木樨青豆泡茶(第35回)、咸樱桃泡茶(第54回)、瓜仁栗丝盐笋芝麻玫瑰泡茶(第68回)、姜茶(第71回)、土豆泡茶(第73回)、芫荽芝麻茶(第75回)制作最复杂的当属潘金莲为西门庆定制的“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真可谓花样翻新,异彩纷呈。
清代集传统文化的大成,茶道也达到巅峰。据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考证,仅《红楼梦》中写到茶道的地方多达279处;吟咏茶道的诗词楹联23处;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20余次。《红楼梦》中写到名目各异的很多名茶,如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女儿茶、六安茶、老君眉,福建的“凤随”茶,湖南的君山银针,以及外国进贡的暹罗茶等,很多都是清朝进贡御前的贡茶。书中,描绘了各种精致精巧精美的南北茶具。有茶壶、茶盘、茶碟、茶碗、茶盅、茶杯、茶匙、茶筅、茶盂、茶格和茶吊子等,不一而足,美不胜收。书中关于茶的诗句,更是雅致纷呈:
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饮茶,已经被中国人雅化,上升为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盏清茗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茶水的本身。成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雅事之难
而且,这份雅致中,还很有难度,《茶经》载: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陆羽的意思,是说从采摘到品饮的九道过程,要做好都不容易,比较费事,而且,每一步骤都相当大的讲究
比如说:阴天采,夜间焙,则制造不当;凭口嚼辨味,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膻气的锅与腥气的盆,则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柴和烤过肉的炭,则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则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当;捣得大细,成了绿色的粉末,则捣碎不当;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则烧煮不当;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则饮用不当。
造茶难,品茶更难。
“暴殄天物”
《红楼梦》中妙玉论品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我感觉这第三点就是在说我。
自从端上了古代文学这个饭碗,埋首故纸堆,研读古人书的功夫下了不少,对于古人饮茶的雅兴,也是羡慕的不得了。自己也照猫画虎地买了不少紫砂壶,茶盘,茶宠。一有时间,也像模像样,假模假式地摆出来。但是呢,总感觉和古人相比差了一点味道。
至于茶叶,那就更没有什么讲究了,什么都行,什么都好,来者不拒。但是呢,也有几样最爱:
一是从小喝到大的凤庆红茶。基本就是二十块钱一斤左右的等级。泡开后,汤色红艳,滋味浓烈,香气馥郁,口感香气甜醇,滋味鲜爽浓烈。冲泡三四次香味不减。
关于这个茶,我还有个堪称独门秘籍的饮用方法。那就是沏一杯浓茶,越浓越好,颜色近黑,然后放凉了之后,一饮而尽,既解渴,又提神,更重要的是,成本大约1-2块钱,但是无论是满意度还是成效,都远远超过西餐厅里的焦糖玛奇朵。
一个是茉莉花茶。茉莉花茶的制作很简单,是用经加工干燥的茶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
对于这个茶,我也有个独门饮用秘方,那就是这个茶一定要煮,红泥小炉+固体酒精这种不伦不类的组合,慢慢煮沸的过程中,茉莉花的清香满溢,悠长绵远,久久不会散去。
还有一个呢,就是农夫山泉出品的茶饮料——东方树叶。这个被网友誉为“五大难喝”的饮料,我却爱的不得了。曾经,每次上了一天课或者忙了一天,回到家,打开冰箱,来一瓶冰镇好的“东方树叶”作为“礼物”,一饮而尽,是最幸福的时刻。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书房里常年放着好几箱,随时喝。
这个茶,我也有个饮用秘籍——东方树叶的乌龙茶,喝掉四分之一左右,加入等量的旺仔牛奶,摇匀之后,放一点点蓝莓果汁,那味道,秒杀一切奶茶店。
当我把我这些个独门秘籍跟喜欢茶的朋友们分享之后,被批评为“暴殄天物”,甚至有人说,这已经不是在饮牛饮骡,这简直是在饮大象。
为了纠正我这种“反人类”的行径,致远兄决定亲身给我示范一遍文人雅事。带我品尝一下,他亲自调配出来的桂花乌龙。
桂花乌龙
桂花乌龙,由乌龙茶和桂花组成。
乌龙茶,说是茶中极品,当然不会有人反对。铁观音,是乌龙的代名词,自古就会茶中极品。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临危受命出任福建总督,风尘仆仆,一进总督府,第一句话就是:“泡壶功夫茶,泡得浓浓的,我都馋了二十多年了”!足见这铁观音让人魂牵梦绕之处。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被称为“仙友”、“仙客”。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这两种珍贵物的组合,便是致远兄的桂花乌龙。墨绿的茶叶中,几朵金黄的桂花干点缀其间,碎玉点金的感觉。味道浓淡相宜,有悠悠的桂花香,据致远兄说,饮茶之前,赏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可以真正的了解茶叶,进而真正的品味茶叶。
经过一套复杂的程序之后,面前是一小杯泡好的——桂花乌龙。
颜色并不浓烈,淡黄清澈,在七色琉璃杯中,看起来晶莹剔透。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
香气十分浓郁,铁观音天然馥郁的兰花香加上桂花香,在“音韵”之外,更有一丝“仙韵”。
汤水味道极佳,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酸中有甘,甘中带香,水香长流。
一杯入口,感觉欣欣然, 悠悠然,熏熏然,陶陶然,美不胜收,乐不足已。
就当我美的时候,被致远兄通知,品茶活动,正式开始。于是乎,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被人带着,大开了一番眼界。
茶道
第一步,赏具,就是观赏泡茶的器具。致远兄把自己的家底全部罗列出来,一一为我介绍:顾景舟的僧帽壶,蒋蓉的荷花杯,紫檀的茶道君子,崖柏的流水托盘。再加上红泥小炉,绿瓷香薰,紫砂茶宠,白瓷杯垫等等等等,可以说得上是琳琅满目,巧夺天工。
第二步,治器,就是收拾泡茶的器具。这一个环节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先起火烧水,用特制的小蒲扇慢慢煽火加油,等到十分钟作用,当水声飕飕作响时,那就是“鱼眼水”(95℃-98℃的水)的温度了,之后,引水入杯,将所有泡茶的器具一一淋过备用。
第三步,纳茶,就是筛选要泡的茶叶。将茶叶放在白色的草纸上,轻轻摇匀,大小分开, 粗细分开,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壶嘴处,再将细未放在中层,最后才将粗叶放在上面。据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和茶叶的浓淡。
第四步,候汤,就是等待白水沸腾。泡茶的水,不能体凉,亦不能太烫。苏东坡的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也就是说用这时候的水来泡茶是最好的。待到水泡不大不小,水温不凉不沸,就可以开始准备泡茶了。
第五步,冲茶,揭开茶壶盖,将沸水环壶口,沿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提水壶宜高,正所谓“高冲低泡”。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第六步,刮沫,既撇去茶壶中的浮沫。冲水一定要冲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就可以看到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左手提壶盖,右手提水壶,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焖壶。
第七步,淋罐,也叫里应外合。即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这一招里应外合,充分地激发了茶叶的香气,一时之间,满室生香。
第八步,洗杯,就是清洗茶杯。致远兄为我展示了洗杯的绝活,用一个茶杯竖放于另一个茶杯中,用三只手指转动清洗,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
第九步:洒茶,就是分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是指壶嘴和茶杯之间的距离,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就是匀均,使每一杯茶同色同香同量,也是对每一位客人的同等尊敬。“尽”就是要将水全部倒出,这样二泡才会更有味道。
第十步,闻香,将茶斟到闻香杯中,用小杯盖口,用食指中指夹紧闻香杯,拇指紧压杯底翻转过来,轻旋闻香杯,徐徐提起,双手轻搓,送至鼻门作深呼吸,吸闻茶香,这招“倒转乾坤”可以让人,真正地体会到茶香沁人心脾。
第十一步:敬茶,主人致辞,欢迎大家,共品香茗,宾主相依,不亦乐乎。我和致远兄,一共就两个人,我本意是“免了这套虚礼”,可是,致远兄却坚持认为“要做足全套”,于是,就跟孔乙己一样,说了一大堆什么“者乎”啊之类,让人完全“听不懂”的话。
第十二步,品茗,是最后一步了。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着茶杯的边沿,中指护着杯底,叫“三龙护宝”,经过这么一番艺术化的品鉴,这次再喝起来,茶味虽然淡了些,但是,厚重感却无以伦比。
雅与俗
致远兄是有点开心的,以至于他都开始背诵莎翁的句子: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how noble in reason!how infinite in faculty!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the beauty of the world!the paragon of animals!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次喝酒,一旦背诵这段经典台词那就基本上“差不多了”。致远兄是英国文学的博士,天生下来就有种贵族的气质,看起来,就像霍格沃兹的教授一样,无论是衣着还是行为,总有那么一股仙气。
他一边背,一边看着我,我从书架上,翻出了一本《红楼梦》,迅速地找到某一页递给他看: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 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 “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老老,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老老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看完之后,宾主哈哈大笑。
饮茶,这件事,像致远兄这么精致,当然可以,但是我想,像刘姥姥和我的喝法,也未必就不对。因为,毕竟,刘姥姥不可能把致远兄这些家伙事儿都搬到田间地头去雅致一番。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
致远兄虽然经常调侃我喝茶是“暴殄天物”,但是,却从来没有像妙玉一样,要砸碎我喝茶的杯子。我虽然偶尔“讽刺”他“戏精本精”,但是,对于他身上那种“质朴低调富二代”的精神,我也是敬佩不已。
就是这样,世界,需要精致,有些时候,也需要将所有生活一饮而尽的粗糙。
不知道怎么结尾了,抄一段古人的话吧。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戸,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不如,用莎翁的语言,在翻译一遍。
On the night of October 12, 2006 in Yuanfeng, I was taking off my clothes to go to bed. I just saw the moonlight coming in from the door. I couldnt help but enjoy the night trip. So I got up and went out happily. Think of no one who can play together, go to Chengtian Temple to find Zhang Huaimin. Zhang Huaimin hasnt slept yet, so we took a walk in the courtyard together. The moonlight in the courtyard is as clear and transparent as water. Algae and aquatic plants crisscross, which is the shadow of bamboo and pine and cypress branches in the courtyard. Which night has no moon? Where is there no bamboo or cypress? Its just a lack of people as leisurely as we are.
标签:
上一篇:美人团团品②:桂花乌龙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