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打开庐山云雾的正确姿势

时间:2023-01-28 05:45:03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庐山云雾,是山,是水,是云,是雾,也是茶。

姿势一:位置

“斯坦”,源于古波斯语,意为某某之地,指面积比较大的地区,比如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等。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或者说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出生在吉尔吉斯的碎叶城,所以说李白是世界的,也不会错。

李白一生五上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公元760年,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重游庐山,这也是诗人最后一次上庐山,虽历尽磨难,诗兴不减当年。

李白诗曰: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这里是说庐山之高,突兀而出;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的九叠屏,因山九叠如屏而得名。

李白还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着五老峰,从五老峰东南纵眼望去,巍峨峰巅,天空之下,绽放着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

五老峰,庐山最高峰之一,庐山云雾的主产区之一,因远眺山峰形状像五位老人并肩席坐而得名。庐山的产茶区,五老峰、汉阳峰和小天池并列。小天池的海拔平均千米左右,五老峰和汉阳峰要更高一些。高山通常出好茶,香高,味浓。庐山的茶因山与雾而得名,茶香幽细比兰花,号为“云雾茶”。

姿势二:云雾

公元1987年的春晚,台湾歌手费翔火了,火得一踏糊涂,其中一首歌叫“故乡的云”。如果让庐山上春晚,唱的一定是“云的故乡”。

“庐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里的“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估计是人尽皆知,没有过多解释。

庐山,北临长江,东毗鄱阳湖,平地拔起,沟壑涧谷不计其数,襟江带湖,水汽蒸腾,顺山势而上,云雾涌动,咫尺之间不能辨物。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视频由庐山小天池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胡武昌提供

庐山,云的世界,云的海洋,云的故乡。庐山云雾,雾幻多姿,姿态千万,万象鸿蒙,蒙时云雾锁千山,山巅如瀑布倾泻。

庐山的茶,好生幸福,好生滋润,所以有雾芽吸尽香龙脂之说。

公元815年,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就曾跑到庐山辟园植茶种药,并写下诗句: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

白居易闲适而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尝百草,品云雾。山间的云弥漫到厨房来,厅堂的烛光都显得幽暗,衣裳总觉得潮潮的。大诗人观察入微,运笔细腻,又得一句: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

“岚”,就是指山林中的云雾。

姿势三:时节

又是清明时,春茶上市期。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的不同,对春茶的称呼也不同。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被称作“明前茶”。明前茶生长速度缓慢,经过一个冬天的生长,受虫害侵扰少,内含物质丰富,所以人们常说“明前茶,贵如金”。

《庐山志》载:庐山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又称钻林茶。庐山的茶,因山高雾多日照少,低温状态下生长,比一般的茶更是缓慢,故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形成云雾茶的独特品质。据庐山人介绍,要想喝到庐山云雾的头采春茶,须等到四月十五日左右。

还是白居易。他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翻译过来就是,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庐山的茶也是如此。

姿势四:泉水

在庐山喝庐山云雾,喝的是茶,也不一定是茶。喝的可能是李白,可能是白居易,也可能是海少;可能是庐山的云雾,也可能是庐山的泉水。

东林寺的神运殿后,翠竹林间,有一口方泉池,泉旁碑刻“聪明泉”。当年红遍全国的《庐山恋》,曾在此取景,同一把勺,男主喝完女主喝,那个甜啊。这部戏厉害了,创下无数记录,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号称文革后中国第一部吻戏。为此,我把它翻出来,又看了一遍。

器是茶之父,水为茶之母。

茶圣陆羽的《煮茶记》,把天下宜茶之水,江、淮、井、泉以及雪水划分出二十品,其中庐山谷帘泉水名列第一品,清冷、香柔、甘净。

在友人胡卫东的引领下,笔者来到汉阳峰下康王谷,有幸一睹天下第一的谷帘泉水芳容,以手掬水,哇!好甜。

像极了爱情。

文/海少

图/小小茶

往期看点:

茶友书文 | 鸟鸣从茶香上滑落

敲黑板 划重点|带你读懂这篇茶业紧急通知

春茶季 | 春风化雨明前茶 又到春茶飘香时(五)

❖关于我们❖

《赣商 · 赣茶》杂志

中国江西网·赣茶频道(http://tea.jxcn.cn/)

赣茶网(http://zggancha.com/)

欢迎关注公众号“赣茶”享受更多特权

官方微博:赣茶融媒体官微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庐山云雾 || 庄小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