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的在他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八之出中记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证,夷州治所就是今凤冈县绥阳镇。宋代《华阳国志》中记载:“平夷产茶蜜”。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贡”。清代《梅移随笔》也有“龙泉产云雾芽茶,色味双绝”的说法。其中的夷州、思州、龙泉,都是指遵义市凤冈县一带。
2002年以来,凤冈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采用“猪—沼—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海拔适宜的高山和丘陵地带,建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树,茶林相间”的生态茶园17.3万亩,其中投产茶园6万亩,2008年产量2500吨,茶业综合收入3亿元。2004年,凤冈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授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
截至2011年底,茶园总面积已达到25.19万亩,其中:认证锌硒有机茶基地3.08万亩;茶树品种有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金观音、黄观音、龙井茶叶、安吉白茶等;茶叶加工厂128间,有机茶厂5个,2011年总产量15000吨,综合总产值6亿元;注册商标5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2个;凤冈锌硒茶已名列贵州省三大名茶之一。
凤冈县种茶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清朝以前的茶场都是官办为主,民间很少有人种茶,近代因为各种原因茶叶生产基本没有发展。1949年前,凤冈没有成片茶园,只有零星茶丛和野生茶树。1958年,县人民政府为解决人民饮用茶叶的供求矛盾,发动群众在水河村开辟茶园,并创办了第一个社办茶场,以此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恢复阶段恢复阶段(1949~1981年):解放后,政府对茶叶生产实行统购、统销,我县的茶叶生产才得以恢复,期间共创办了17个茶场,茶园面积发展到了2.3万亩,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单产低,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产品局限于晒青茶、青毛茶、炒青茶三种。
徘徊阶段徘徊阶段(1982~1999年):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产、供、销体制发生改变,跑市场与茶园基地建设成了茶人必须面对的问题。1987年成立县茶叶公司,对全县茶叶的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茶叶生产得到巩固。采取公司建基地模式,新建茶园12000亩,但因缺乏资金,无力管护等原因,实现保留下来的仅有5000亩,1999年茶园面积为2.89万亩。主要产品有“凤泉雪剑”、“毛峰”、“毛尖”、“富锌富硒绿茶”等名优茶,注册了“仙人岭”、“浪竹”商标,磨练出了一批适应市场发展的茶人。这一时期茶产业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参加了省农业厅和省科委组织的地产茶园改造技术攻关项目,被省里评为“攻关一等奖”,同时凤冈被列入贵州省十大产茶县之一。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2002年11月,凤冈县成立茶叶事业办公室,县政府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专抓茶叶产业,并成立茶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县茶叶的生产。2005年,凤冈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参与生猪、茶叶产业建设实施细则》。2006年中共凤冈县委第七次党代会和凤冈县第十四次人代会提出了“强茶、壮烟、兴畜、稳粮、重特”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确立了茶叶产业作为建设生态农业的首选产业和支柱地位。2007年县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调整茶叶产业发展政策的意见》,决定在五年之内连续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方面。2008年1月,中共凤冈县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茶园面积25万亩,确保到2015年,全县投产茶园达到20万亩,以带动和辐射发展,把凤冈县建设成为优质绿茶出口县和全国名优绿茶基地县,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目标。2008年县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2008年度茶叶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意见》,决定整合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茶业发展。茶产业作为凤冈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现代农业的抓手,良好的发展态势深受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2007年被列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凤冈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凤冈富锌富硒茶毛尖茶条索紧细、翠芽茶扁平直滑、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汤色绿亮、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鲜活。茶叶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40mg/kg—100mg/kg,硒含量0.25mg/kg—3.5mg/kg。
2005年5月,“凤冈锌硒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2006年1月,“凤冈富锌富硒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2006年以来,凤冈锌硒茶已分别在“中茶杯”、“中绿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茶赛(事)活动中胜出,累计获得了17个金奖,5个银奖。“锌、硒、有机”三合一的内在品质,受到了陈宗懋院士、于观亭会长、林治先生、王志远教授等茶学专家的一致好评。
凤冈县内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主要浙江中小叶种、福鼎大白茶群体种、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和黄观音等。凤冈县茶树品种分布(如下图)。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月24日起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凤冈富锌富硒茶产品地理标志产地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凤冈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凤冈富锌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凤府函[2005]366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凤冈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一)茶树品种。
福鼎大白茶等品种。
(二)立地条件。
选择海拔800米至1200米,pH值4.5至6.5微酸性土壤。土壤含锌量80mg/kg以上,含硒量1.0mg/kg以上。
(三)栽培管理。
1. 耕作:密度为3000株至3200株/667m2(亩)。适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2. 修剪:控制顶端长势,扩大立体采摘面。
(四)鲜叶采摘。
采摘时间:3月至9月。
标准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三叶。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五)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做形→烘(炒)坯→造形→足干(提)香→精选→成品。
(六)产品质量。
1. 感观特色:芽叶完整、条索匀整、色泽嫩绿、香高味浓、浓而不苦、青而不涩、鲜而不淡、醇厚回甜、耐冲泡。
2. 理化指标:锌40mg至100mg/kg,硒0.25mg至3.50mg/kg,水分%≤7.0,总灰分≤7.0%,粗纤维≤16.0%,碎末≤5.0%,水浸出物≥36.0%,茶多酚≥13.0%,氨基酸≥3.1%。
凤冈富锌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凤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本文:凤冈富锌富硒茶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11833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凤冈富锌富硒茶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