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一杯优质陈年普洱茶的呈现,是微生物与时间的完美协作

时间:2021-11-10 07:56:24来源:food栏目:普洱茶叶 阅读:

在人类还未诞生的数十亿年前,微生物就开始在地球活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微生物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就连人体本身,便是一个“各类车间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厂”。

人体细胞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寄生在人体的微生物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以上,至少有400万亿,这群“小不点”集合在一起可以占据人体体重的1%甚至3%。

很多人谈到微生物,似乎都觉得是不好的东西。其实不然,99%的微生物是无害甚至有益的,只有不到1%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绝大多数存在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与人体是共生关系,它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产生某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帮助调节免疫系统,使我们保持健康。

 

神奇的微生物,奇妙的发酵

微生物不仅帮助人类消化食物,也与食物共存、参与食物风味的形成。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食物的发酵,发酵不仅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还带来了一场味觉的革命:奶酪、美酒、豆腐乳、酱油、馒头......那些肉眼不可见数量惊人的微生物,为我们带来了千姿百态的美妙风味。

普洱熟茶,也是微生物参与发酵形成的美味之一。这个促使普洱熟茶风味形成的关键工序为渥堆发酵。

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以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内含成分为基础,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生的热量和茶叶水分的湿热作用的协同下,发生以茶多酚转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复杂而剧烈的化学变化。

发酵完成后,苦涩物质将转变温和甜醇的呈味物质,茶汤变红,呈现更加细腻顺滑的汤感,形成一种与晒青毛茶完全不同的独特风味。

与此同时,许多的有益物质亦在微生物的协作下生成,则使得普洱熟茶具备其独有的保健作用。

比如,茶多酚有利于降低胆固醇,汀类物质有利于降脂,茶色素有利于减少血粘度,茶多糖有利于降低血糖,有机酸有助于消化消炎……

不过,微生物的生长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发酵师需掌握好发酵温度、湿度、氧气等,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适时补水、翻堆、解块,创造有益菌适宜的生长环境,并杀死有害菌。因而,熟茶的制作有着极高的门槛。润元昌的润活发酵专利技术,润元昌12年发酵经验沉淀和技术的积累,更好地促进微生物参与的茶叶酶促反应,孕育了一款又一款的精品熟茶。

等待微生物与时间完美协作

 

品味时间陈醇的美味

不仅如此,加工后的每一片、每一饼普洱茶中也存活着一群分工明细的微生物,时时刻刻帮忙维持着普洱茶稳定的滋味和品质。

一款优质普洱新茶蜕变成一款优质的陈年普洱,离不开微生物的帮助。这群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会根据贮存环境,合理地分解、转化、氧化、聚合着茶叶中的各种内含物质,使其品质和风味在时间长河里时时变化而又协调迷人。

以干仓存放的九年陈班章单泡装为例,在微生物的协作下,从2010年到2020年,其内外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为爱茶人带来了时光酿就的美味。



干茶色泽由墨绿转青褐,毫色由白渐转金;

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黄明亮;

香气由清香转为果木香、陈香;

滋味苦涩感大大降低,甜醇回甘更加突出明显;

汤感和新茶的清润感相比,增加了醇厚感、纯净感、顺滑感;

叶底色泽由绿黄鲜亮转变为以黄绿带红。

 

一杯优质的陈年普洱的呈现

 

需要“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内含成分会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各种内含物质的综合变化,最终导致了存放过程中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变化。

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因子是茶叶本身的水分、存放环境和微生物。

普洱茶贮藏时的含水量掌握在9%左右最有利于陈化普洱茶品质风格的形成,当普洱茶含水量在13%以上时,茶叶变质现象会特别明显,因而如果要藏茶,一定要选购干燥到位的茶品。

存放环境包括湿度、温度、氧气、光线、有无异味和是否清洁几大指标,前4个因子又对微生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干仓存放环境下,存活的基本是有益菌,而不会滋生有害菌。这些微生物保持着相对缓慢的生长活动,细微地改善着普洱茶的风味,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个时间节点,各种成分配比达到最佳,此时将能获得一个最佳的口感,这个时间一般是几十年。

而当仓储环境不对,微生物可能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劣变。比如当温湿度过高、光线过强、氧气含量过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多酚类物质将过度氧化,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大量减少,茶汤变淡,滋味粗杂不醇,鲜爽度下降,导致了品质下降,直至劣变、霉变。

因而,想要存好一款普洱茶,必须需要严格控制好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不可让微生物的活动过于活跃,以导致品质的剧烈变化。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双陈微普小课堂(一):什么是普洱茶?

下一篇:如何确保你买到的普洱茶不是披着古树皮的台地茶?

相关推荐
  • 普洱沱茶的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