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道理浅显得很。
又有人讲,茶无高下,适口为珍,这说的也没错。
大部分人喝茶,并不考究,就是喝个茶味或者图个痛快。
又有一小部分人,把喝茶培养成兴趣爱好,这更是好事。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随之而来,爱好者碰头,总喜欢一决高下,不是比硬件,就是比软件,总要分个胜负才好。
不信你们看茶友聚会,大家互相吹捧,也从来不会说这是某某局的某处或者是某某集团的某总,而是给冠之以“岩茶高手”、“老茶高手”之类的高帽子。
新茶友面对“高手”惶惶然,被戴高帽者则是熙熙然,偶尔发生一点争论,既无伤大雅更不会伤了和气,清茶在口,清芬在手,茶毕各自归去,也算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所以论战也是好玩的事情,毕竟爱拼才会赢,谁都不希望坚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爱好,最后成了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各大茶类的粉丝里头,普洱粉丝绝对是最喜欢掐架的。
古树和台地、大厂和小厂、新茶和老茶、生茶和熟茶、干仓和湿仓,这些概念简直就和汽油似的,一点就着。
上新浪微博上看一下,有好几伙人围着普洱互相飙粗口。
别的茶类虽然偶有争论,但绝对不会有普洱这种经年累月、各执己见、真伪难辨的论战。
有人总喜欢大谈普洱“重手泡”的好处与必要性,认为“暴露茶品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重手泡法。
高浓度的茶汤会将茶品的所有特点表露无遗,而缺点会被格外凸显”。
我认为这种观点和做法,是非常荒谬的。
普洱茶之所以最容易引发论战:一是因为“普洱茶”这个概念本身既包含产区范围又指向工艺特征,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其它六大茶类,完全是按工艺区分,不带产区属性。
二是因为普洱作为一种在全国范围内被茶友广泛接受的茶,不过才十余年的历史,评价标准没有完全确立。
普洱茶友对新茶评价标准不统一、对陈化规律争议很大、对纯料与拼配也多是人云亦云。
好茶之“好”,一定会有明晰的标准。
比如龙井群体种优于龙井43号这一点,就属于茶友全票通过的那种,完全不存在争论。
群体种比43号好在哪里呢?就好在香气的层次上。
对于普洱茶,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什么样的普洱茶算“好”呢?
是香气高扬滋味醇厚,还是回甘持久茶气刚猛?对于普洱茶的苦涩度应该如何认识?
如果说别的茶评价标准遵从原料和工艺这个二维标准的话,那普洱茶还需要加上一个时光的检阅。
普洱茶的评价标准是原料、工艺、时间的三维标准。
那篇强调“重手泡”的文章里,最大问题便在于此:一味地强调要“重手泡”才能充分展现一款普洱茶的优点和缺点,却对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只字不提。
普洱圈子里有一位黄刚老师,人称黄普军校校长。
这里不讨论专业水平和商业道德之类的问题,只说校长一件很牛的事情,就是给熟茶和中生代生茶分别定出了明晰简单的标准。
熟茶的标准是香甜厚滑醇,生茶的标准是醇润甘和舒。
这两个标准是太好了,因为很实用。你喝一款熟茶,比如大益的7572,就对照着香甜厚滑醇这五项指标,哪一项或几项存在不足,一目了然。
对于普通茶友,评茶的最佳手段就是在适饮浓度进行品评。
适饮浓度就是一款茶品饮起来愉悦感最佳、香气甜度醇厚度苦涩度等指标最为均衡的一个浓度。
淡于这个浓度,茶汤就轻浮寡香,浓于这个浓度,茶汤便重浊滞涩。
对于专业审评人员乃至发烧茶友来讲,在正常浓度上品饮连续三道左右的茶汤,一款茶的缺点会暴露无疑。冲泡也绝对不是简单地掩盖缺点、展现优点。最佳的冲泡风格是展现出一款茶的独立个性。红茶乌龙茶是这样,普洱茶也是这样。
所以不谈优缺点,只讲重手泡。除了委屈肠胃,我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用处。
茶友们是如何看呢?
本文:普洱门前是非多,关于普洱茶的一些误区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24464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喝茶感觉有”青味“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为熟普打Call的15个理由
标签:普洱门前是非多,关于普洱茶的一些误区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