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民间传统纪庆交游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三月十八日,节期三天。此节又称“吃姐妹饭”。
节日里,姑娘们从山上采摘多种野生植物的花和叶,用来给糯米染色。其中,一种染黄色的野花,被称为姐妹花。这些被染成五颜六色的糯米蒸出的饭,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姐妹饭不仅全家食用,还用于招待、馈赠亲友和客人。节日期间,沿江的苗家村寨都在河畔的沙滩草地组织各种娱乐游艺活动,有的斗牛,有的赛马,有的唱山歌,有的踩鼓、跳芦笙舞,到处鸣锣击鼓,热闹喧天。姑娘们三五成群,身着鲜艳的盛装,在众人品评欣赏的眼光中徜徉漫步,悠然自得。她们均以赢得男子的赞慕为骄傲和满足。到了夜晚,宽阔的河滩草地处处响起苗家青年嘹亮的“飞歌”和温柔抑扬的“游方”凋。“游方”又称“摇马郎”,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对歌活动。“游方”的场所是固定的,俗称“马郎坡”。两个村寨的青年经过协商,进行对歌。本寨为女方,外寨为男方。通常对歌是两男两女,分批轮换上场。苗族青年婚姻自由,大多是通过“游方”相识,热恋而成。对歌双方一旦有意,则相邀离开歌场。随着感情加深,男女双方互赠信物定情。一般情形,女方以一条彩带,一只项圈或一对手镯与男方两条花巾相交换。经过一段交往,如果男女之间情投意合,愿意结为夫妻,便可私下商定婚期,由男方在同伴的陪同下,于夜间将姑娘偷走。当晚新娘与男方姑、嫂同宿。转天。男方家长派媒人到女家求婚,通常携带一只鸭、一罐酒做为礼物。倘若女家同意这门亲事,便会设宴款待媒人,收下礼品,并以一口小猪等食品回赠男方。得到女方家长首肯,男方就会在第二天早上杀鸡祭祖,宴请亲族,正式宣布双方结婚。
关于节日的来历,民间传说,古时一个村寨中有一群美丽的姑娘,虽然已经成年,却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于是,她们商量决定,每人拿出一些米,姐妹们一块聚餐,唱歌跳舞,并请其他村寨的小伙子也来参加游乐。聚餐那天,果然来了许多青年男子。大家兴高采烈,斗牛、赛马、踩鼓、踩芦笙,非常热闹。这些小伙子们由于受到姑娘们热情的款待,心里十分高兴,后来就经常来这里玩耍聚会。姑娘们都找到了自己中意的郎君。从此,清水江畔的苗寨便留下“吃姐妹饭”的节俗。
姑娘心有意,
姐妹饭定情;
游方私事订,
情妹爱情郎。
这是贵州清水江一带苗寨里流传的一首姐妹饭歌。姐妹饭,是苗族一种古老的民族习俗,相传是从母系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姐妹饭相沿下来,就成了姐妹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清水江边的苗族青年都要欢度特有风味的姐妹节。
姐妹节,苗话讲“噜嘎粮”。节日前,姑娘们准备新衣;出嫁了的姑娘也陆续赶回娘家。然后,她们相约上山采野生植物的花和叶,把播米染成五颜六色蒸煮,准备待客,小伙子则邀约商量,到哪个寨子去过节。节日的早晨,姑娘们起得最早,各自捧着装有一斤多米的米升子,凑到早就选中的一家去,请那家人帮助煮“平伙饭”。然后,她们又笑嘻嘻地来到河边,去捉鱼虾玩耍,待“平伙饭”做好后,大家围坐一起,边说话边吃,吃完饭又赶回家去梳妆打扮。晚上,姑娘们纷纷来到寨边的游方坪;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小伙子便放开嗓子唱飞歌,向姑娘们讨姐妹饭。姑娘要是看中了小伙子,便把用手帕包着的糯米饭递给他。有时,因为意中人有事来不到,那准备好了的姐妹饭哪怕放上十天半月,也要留着等他。小伙子讨得了姐妹饭,赶快悄悄地躲在一边,趁没人看见时打开手帕,看看姑娘到底包了一个什么样的“谜”。
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接连三天,贵州清水江畔一些苗族村寨喜气洋洋,人们热情地款待远方的亲朋和来客,欢度一年一度的姊妹节。姊妹节,又叫“吃姊妹饭”。当地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有一群聪明而美丽的姑娘,她们丰衣足食,生活很愉快。美中不足的是姑娘们中间,许多人早已成年,却还没有出嫁成婚。于是便凑在一处商量,都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错,人也长得漂亮,又有许多银首饰佩戴,为什么找不到情人?为什么不能结婚?莫非我们这里太偏僻,外面的小伙子不知道这儿还有许多美丽的姑娘?于是大家商定,每人拿一些米来,姊妹们在一起聚餐,唱歌跳舞,好让远处的小伙子们也来这里玩一玩。
到了吃姊妹饭的那天,果然很热闹。人们喜爱的斗牛、赛马,以及踩芦笙和踩鼓(均为集体舞)等活动,样样都有。远方的青年小伙子也来了很多。姑娘们殷勤地招待他们,临别,还用自己的帕子包了许多糯米饭送给他们。小伙子们受到这样热情的款待,非常高兴。过些日子,他们又一起来到姑娘们的寨子,一面还帕子,还分送些姑娘们喜欢的绣花针线等物,表达谢意。从此,小伙子们常来玩耍,与姑娘们建立了感情。姑娘们不久都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吃姊妹饭的风俗流传下来了,但是,它已不只是妇女们的节日,而是清水江畔苗家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们共同的佳节。
节日里,每户苗家人照例都要吃姊妹饭。这是一种经过染色,再分别放在木甄里蒸熟的糯米饭。有红黄绿几种颜色,晶莹透亮,既悦目又香软可口。其中黄色的饭团,是用当地一种野生植物的黄花染成。苗家人干脆就将这种花叫作“姊妹花”。
如今苗山生产发展,有的人家做姊妹饭,一蒸就是数十斤米。
除自己食用外,还要招待客人,馈赠亲友。节日走亲戚,苗家人常常挑起一副竹篮。篮中除有活鸭、菜肴外,就是色美味香的姊妹饭。
但是青年人过节,大多并不意在吃喝,而都另有所好。最热闹的地方,还是节日的江边。那里早就聚满了人群。其中,有很多盛装的苗家姑娘。她们头戴着莺凤银冠;颈上是项圈和银链;两耳佩戴耳环;腕上是各式手镯;身上缀满银牌与响铃,闪闪发光。姑娘们还穿起用“家织布”缝制的节日新衣。这种布蓝紫乌亮,结实耐用。它是苗家姑娘和妇女自己纺织,并用蓝靛染料,反复多次地进行染、漂、浆、捶、蒸等工序制成的。
新衣上绣着的各种美丽的花纹与图案,更是凝集着苗家姑娘的智慧与深情。苗族刺绣在各兄弟民族中早就享有盛名。苗族姑娘一般从十来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刺绣时,姑娘们常常结伴坐在矮凳上,一边绣花,一边唱起动人的歌。每个姑娘出嫁之前,不仅要为自己刺绣几件节日服装和全套嫁衣,还要为家人们绣制许多衫裙。
节日中,那些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总是三五成群地挤在众人当中。她们或者羞羞答答地缓缓踱步,或者含笑伫立,仿佛时装展览会上的表演一样,任凭人们欣赏品评。在姑娘身后,还可以看到一些母亲们,偶尔替女儿整理一下衣饰。当人们对姑娘投以赞慕的目光时,母亲便流露出欣慰和骄傲的笑容。
在姑娘们踩着鼓声翩翩起舞的地方,更吸引着无数观众。
五彩缤纷的衣裙和银饰在夕阳中闪烁,小伙子们发出阵阵嬉笑与赞美,他们跑前挤后,暗自选择着自己理想的女友。
暮色降临后,宽阔的江边草地和沙滩更是青年们的天地。
江面上响起亮的飞歌与温柔抑扬的游方调。苗家人格外喜爱唱歌,男女老幼,几乎人人能唱。其中“飞歌”是一种音调高昂飞扬的山歌,歌声常常可以传得很远。苗语将男女青年的社交恋爱活动称作“游方”(直译为玩耍之意),所以,游方歌就是男女间对唱的情歌。节日之夜,处处是对歌的男女,时时有悦耳的歌声,人们都沉浸在爱情和幸福之中。
在广东梅县一带客家山村,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姑娘们都聚集在一起摆酒设宴,请来姑妈姨妈热闹一番,庆祝姐妹节。
二月十九日为传说中的观音生日,因为民间认为观音是女儿身,所以这一天妇女们在拜祭之余,聚会欢庆,道说家常,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末民初,梅县大坪仁义村中一批父老,在当时科学、民主思想的启迪下,觉得观音生日不合潮流,倡议改为姐妹节,理由是:村中姐妹长大出嫁后,天各一方,难得有个见面的机会,不如约定一个佳期供大家聚会。不料这一倡议得到了全村妇女的拥护,邻村姐妹也争相仿效,于是便有了山村姐妹节。是El,凡嫁NJ'I-村的妇女。
都要回娘家来与姐妹团聚,探望高堂父母,共叙天伦情谊之乐。
如今,人们早已忘记它是观音生日,而只知道有姐妹节。这种因势利导移风易俗之举,本身也是值得倡导的。
本文:姐妹节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23389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姐妹节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