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华茶史

武则天茶喻祸福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3-02 16:51:22
文章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唐高宗李治皇后,天授元年(690年)代唐称帝,国号周,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否雅好饮茶,正史无有记载。但据明代屠隆《考余事》说,武则天博学有著述之才,但是对茶却生性讨厌,曾诋毁说:&ldq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唐高宗李治皇后,天授元年(690年)代唐称帝,国号周,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否雅好饮茶,正史无有记载。但据明代屠隆《考余事》说,武则天博学有著述之才,但是对茶却生性讨厌,曾诋毁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收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从茶在短时间内对调理人体有益和长期饮茶可能导致耗损体质出发,来比喻福易见而祸难见,茶已不再停留在品饮的层次,而成为像武则天这样的帝王者在政治上的鉴戒。北宋赵令《侯鲭录》也记有类似的言论,“作者”却是唐右补阙綦毋,而非武则天,说她也是博学有著述之才,因不喜欢饮茶而曾著有《伐茶饮序》,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咎茶灾。岂非为福近易知,为祸远难见欤。”两段记载意思完全相同,文字小有差异,似《侯鲭录》所载较为确切。但从历史记载来看,武则天确实重视著述,自己著有《垂拱集》、《金轮集》,并召学士撰有《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乐书要录》等十多种著述。而且,所谓“福近易知,祸远难见”,更附合素多智计、明于朝纲、通晓文史、卓有主见的武则天的“口吻”。

饮茶之风盛于唐代。传世的一幅唐代名画《唐后从行图》(张萱作)中,在雍容华贵的武则天被前呼后拥的出行场面里,画家“安排”了一个手捧茶托的侍女跟从在后。在宫廷里帝后的走动已离不开茶,需要有专人司掌茶具,饮茶在当时已成习俗由此可见一斑。关于饮茶的利和弊,唐以后有多人论及,如苏东坡的《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耳,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不知,且若能坚齿、消蠹。”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也有同样的论说:“人固不可一日无茶,然或有忌而不饮,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顿去,而脾胃自清。”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引《梦余录》的一段话对苏东坡的“损人不少”一说反驳道:“东坡以茶性寒,故平生不饮,惟饮后浓茶涤齿而已。然大中三年(849年),东都(今洛阳)一僧一百三十岁,(唐)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以坡言之,必损寿,反得长年,则又何也?”从现代科学而言,饮茶利多弊少是毫无疑问的。武则天在论饮茶的利弊时,显而易见认为弊大于利,这是她的局限之处。但从饮茶利弊之论引申到对祸福隐显的理解,这却是她的过人之处,让人领略到一个政治家的思辨。

推荐阅读:

广东人的饮茶习俗

茶艺师对样评茶的方法

云南茶叶的历史

本文:武则天茶喻祸福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16251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茶叶起源小故事
下一篇:湖南安化黑茶的历史

标签:武则天茶喻祸福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