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老茶,一个家族,几幢老宅,几代人的命运……这一切纠纠葛葛,在历史的轴线上翻腾。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的一个酱油铺可以开成诺大的跨国企业!谁也没有想到,一桶当年不到30元港币的普洱茶,会变成今天的身价百万!
然而那些背后的人,那些制造、运输这些茶品已经作古的人,命运的起伏,令人不胜唏嘘。
1918年,照片中的老者马原武老先生在华宁县的盘溪开设了“源馨斋”号酱油铺。随后,利用酱油铺的积累,他们开始跑马帮,从澜沧江外的蛮荒之地往昆明运送各种名贵药材:鹿茸、象牙、獭猫皮、茶叶等物资。果敢、信誉、头脑的敏锐,这几点的结合,使他们很快赢得了一定的财富和周边的信誉。他们将酱油铺变成了原信昌商号。商号的业务也扩大到为海关、公私主顾承运货物,并进行各种货币的本地、异地汇兑。这时他们已经变成钱庄、票号、商号的综合体了。
30年代末,马原武的第三子,照片中站立者第一排左二的马同惠(字泽如)负责原信昌昆明总号业务;马泽如的边上,也就是站立者第一排左一的马同恭(字敬修)负责墨江分号的业务。墨江分号除了日常的杂货销售、中药材买卖外,也兼收茶叶、紫梗。他们发现,境外的泰国、香港对普洱茶的需求很大。但是,散茶不但运输困难,价格也较七子圆茶为低。经过考察,他们决定在运输条件较好的江城建立自己的制茶厂。也许因为马敬修的字里有一个敬字,他们将茶厂起名叫“敬昌号”。
马泽如先生1981年回忆:“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仍然有色有香;另一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
本文:历史:敬昌号故事(一)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11689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历史·敬昌号故事(二)
下一篇:为“普洱茶”原产地正本清源——读《普洱茶记》有感
标签:历史:敬昌号故事(一)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