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力推酒产区建设 投资热会否遭遇新“调整期”?
今年6月初,河南林州市人民政府与河南超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举行了高端白酒厂建设项目投资意向签约仪式。
按照该计划,地方政府将和签约企业整合资本、品牌、科技、政策等方面的资源,在林州市投资新建一个现代化白酒产业园区。项目投产达效后,将实现年产量2.5万吨原酒、10万吨存储基酒、5万吨灌装成品酒,年销售额50亿元、利润10亿元的目标。
这只是酱酒热下,从贵州仁怀地区开始的产区打造运动中的一个案例。从南到北,诸多拥有酒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掀起一轮又一轮产区打造热潮。
不光是酱香白酒,地方政府对其他有可能培育壮大的酒业集群,都倾注了极大热情。
6月19日,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在太原举办代州黄酒发展论坛,会上,代县人民政府与国兴丝路(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7亿元的代县黄酒酒都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会议透露,2021年,忻州市新增黄酒生产企业10余家,年产黄酒1.3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
酒产区打造热席卷了诸多地方政府,新的投资与建设案例让人目不暇接。
实际上,地方政府对于酒业的投资痴迷有着现实的考量——在地产热逐渐遇冷、以招拍挂来启动的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的当下,酒业尤其是白酒业却仍然一枝独秀,表现出了极高的成长性。
2021年,地产股普遍下挫。34家上市地产企业的成绩单显示,有6家企业出现营收负增长,超半数企业净利润下滑。
同期,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中,仅有皇台出现营收下滑,仅有4家出现净利下滑,其他约80%的企业都实现了净利增长。其中,贵州茅台以营收1061亿元、净利524亿元而傲视A股。
不仅酒企业绩的增长性良好,更为重要的是,个别打造成功的产区,也为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提供了强力支持。
以仁怀为例,2021年该地酒企实现产量30.6万千升,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上交税收59.36亿元,比2020年增加26.29亿元,增长79.5%。
《2021年仁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仁怀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5.39亿元,比上年增长52.0%,其中白酒业占据69%以上;与此同时,白酒行业贡献的税收在所有行业税收中占比达94%。
在这样优质榜样的带动下,在土地财政难以继续的情况下,诸多地方政府无不产生了打造“产区”的冲动,从而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与建设热潮。
于是,不止是拥有酒业基础的地区有冲动,一些基础薄弱甚至毫无基础的地区,也同样加入了“产区”打造队伍中来。
毫无疑问,在现行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在产区建设上的热忱,对于酒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无论是产区规划所能提供的厂房和酿造基础,还是政策驱动所带来的财税、融资便利,都让“产区”中的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政策驱动下的建设与投资热潮,也同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基于政府支持的热情而带来的对市场的误判,盲目跟风而带来的资本的简单叠加乃至于重复投资,对酒业投入过多造成的结构失衡和环境失衡······
以酱酒热的中心投资区仁怀为例,单个项目动辄超10000万吨的酿酒产能预期,超3-5年的投资周期,简单算来恐怕已经超过了市场的消化能力。于是,某个投资方撤资或者败退茅台镇的传闻不时传出。
投资过热、过多带来的隐忧已经呈现,此外,规划对单一市场的驱动能否有效也是一个大疑问。对酒业来说,2012年之前因为三公消费而带来的白酒业虚假繁荣以及随后长达数年的“调整期”,依然历历在目。(原标题:地方政府力推酒产区建设,投资热会否遭遇新“调整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