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会:彰显高质量与正能量
跨年晚会:彰显高质量与正能量
【影视锐评】
跨年晚会是每年12月31日晚各大媒体平台为喜迎新年到来而举行的文娱活动。从湖南卫视2005年首次举办跨年晚会开始,至今经过16年发展,大众关注度与日俱增,已成为继春晚后又一重要的文化盛事。跨年晚会对于各平台扩大市场份额成效明显,商业价值显而易见。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平台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度,往往喜欢请流量明星登台助阵,从而出现节目同质化、明星嘉宾重复率高等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现象在2022年跨年晚会得到了有效扭转。各大卫视纷纷弘扬正能量,着力去流量,不拼“阵容”拼“内容”,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央视跨年晚会将人物故事纳入节目编排,聚焦创业、科技、新能源、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创新探索了展现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艺术方式;浙江卫视跨年晚会围绕“建党百年”“共同富裕”“宋韵文化”和“杭州亚运会”四大主题板块展开,讲好中国故事;北京卫视跨年晚会以“雪”为媒,以“冬”为介,邀请冰雪运动员参与展现冰雪运动魅力;东方卫视在致敬榜样力量的同时,还携手大湾区青年,展现大湾区建设新成果;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以“你就是光”为主题,回顾“十四五”开局之年不平凡的汗水与成就,邀请消防员代表、医护代表登台合唱,邀请奥运会冠军分享自己的心愿,致敬每一个为幸福努力奋斗的普通人……在主题上,各大平台跨年晚会由以往注重营造娱乐话题向弘扬时代主题转变。在表演人员构成上,之前以流量明星为主,现在航天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以及各行各业的奋斗者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除了传统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推出的演唱形式的跨年晚会,非演唱形式的知识类跨年晚会也在2022年闪亮登场,如《2021—2022文化跨年:时间的路口》等,以文化才俊替代流量明星,让晚会充盈浓浓文化味。除了晚会形式的文化感凸显,很多跨年晚会的具体节目也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2022最美的夜”跨年晚会全新创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国风文化节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典写意的意境之美,实现了晚会靠明星吸引流量向用文化魅力吸引流量的转变。
2022年各平台晚会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语境。2021年,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等新问题展开集中整治。这次文娱整治的重拳出击是国家提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2022年跨年晚会的气象改观正是文娱综合治理的成效初显,进一步彰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印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能够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从看流量到重质量,这种气象之变,并不只是“量”的变化,还有关于文娱创作的“质”的探讨。2022年各大平台跨年晚会的成功实践证明,“去流量、拼内容”将成为文娱创作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厘清几组逻辑关系:一是去流量不代表弃流量。因为流量本身并无对错,只是由于创作倾向的不同会形成正能量和负能量之分。去流量去的是炒作流量,而不是实力流量。二是拼内容要注重挖掘主题,挑战难题,直面问题,契合正题。挖掘主题要紧扣时代之新,反映时代之变,展现时代之进,以题材的细凝练和深加工弘扬中国精神;挑战难题要做好历史传承和艺术创新,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精妙的策划、精巧的创意、精心的编排和精准的表达不断提升晚会的审美格调、文化含量和艺术品格,以品质的新超越和艺术的新突破彰显中国气派;直面问题要坚持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纠正问题,勤于反思问题,以文化的高度、娱乐的适度和情感的温度标注中国风格;契合正题要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立场,坚守人民主体性,关注大众日常性,以感人的事和动人的情讲好中国故事。总而言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制胜法宝不是流量至上,而是内容至上。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不仅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文化自信,还应是必备的文化自觉。
(作者:高森,系滨州医学院宣传部副编审、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