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衣箱背后的传奇人生
一个美国衣箱背后的传奇人生(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54))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馆藏中,有一件看起来有些年头又让人赞叹制作精美的衣箱。100年前,它跟随主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件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衣箱,记录了革命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字改革家韦悫先生追随革命、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传奇一生。2011年,韦悫的家人将精心保管了近40年的衣箱捐赠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韦悫,1896年出生于广东。年仅13岁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在全校学生中第一个剪掉了象征封建统治的辫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广州的革命党人深受鼓舞。年仅15岁的韦悫因参与策划爆炸、刺杀清廷官员而遭通缉追捕。
1914年,韦悫赴英国勤工俭学,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转赴美国。他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韦悫是中国留学生中的活跃分子,他积极参与留学生的各种联谊活动和社会活动,是留学生中文季刊和英文月刊的编辑,并被选为留美学生会中部分会会长、芝加哥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旅美华侨梅宗周的女儿梅美恩,两人相爱并于1920年6月在芝加哥结婚。
1921年,韦悫结束在欧美7年的生活,偕夫人从加拿大温哥华乘轮船回到祖国。回国后,韦悫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韦悫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各种活动,还因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斗争,被国民党人士诬陷为“隐蔽的共匪”,并企图绑架他。无奈之下,他在新四军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的帮助下离开上海,进入苏北和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任江淮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韦悫曾任上海市副市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要职,致力于新中国教育事业。1951年后,韦悫着力推动文字改革,负责筹备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日常事务。1954年后,他发表了《略谈汉字简化工作》《文字改革和汉字简化》《略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字母形式问题》等一系列论著,全程参与了汉字简化革新运动,为中国汉语言文字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上世纪60年代初,近七旬的韦悫还曾经担任华侨大学代校长。主持该校校务。韦悫以古稀之年,殚精竭虑,使华侨大学在其任职期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
标签:
上一篇:莫让“图书盲盒”透支读者的信任
下一篇:鼓噪中国“经济胁迫”实属倒打一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