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大”的问题,中国只能靠自己!
文/陈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聚焦14亿人“饭碗”大事,粮食安全议题受到关注。
风险越大越要“稳住农业基本盘”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14亿人的饭碗问题,粮食安全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频发的极端天气正在改变国际粮食供给格局,在外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中国自身稳定,粮食安全是保证稳定的基础,只有保障了粮食安全,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求其他发展目标,因此中央提出要稳住农业基本盘。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今年以来,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创下近十年来新高,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了50%,对中国国内粮食价格带来一定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链受到冲击,也对中国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带来挑战。
除了复杂的外部形势,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因此各方要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
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强调初级产品供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三农”是中国的“压舱石”,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中国14亿人吃饭问题是“天大”问题,只能靠自己,不能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关系到中国生死存亡。稳产保供不仅是“三农”应对当前形势的需要,更是长期重大使命,“三农”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重大使命开展,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姜文来表示,长期以来,“三农”工作一直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粮食安全地位依然稳固不变,但对粮食之外的其他重要农副产品更加重视,提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好关系到国计民生初级农产品,如菜、肉、豆、油料等等。
三大措施“稳粮仓”
为稳定粮食生产供给,三项措施受到重点关注:一是发挥好党政同责作用,二是明确抓好耕地保护,三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粮食连续多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尤其今年,面对极端天气频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中国粮食依然取得丰收,继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得益于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坚持党政同责,压实产粮责任,未来中国仍将坚持这一政策,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据测算,未来三十年,中国粮食需求仍将持续增长,有限的耕地资源也就显得尤为珍贵。
叶兴庆表示,从长期供给保障看,中国必须立足国内,坚持“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尤其要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提高耕地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对于会议提出的“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李永表示,随着中国口粮生产效率提升,中国具备了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条件。中国的大豆和油料比较依赖进口,在外部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提升此类作物的自给能力,以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纵观未来,中国仍将继续进口大豆,但同时需要增强自给能力。”
“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粮食供给不仅关系14亿人的温饱问题,也关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本国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李永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