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特产 > 食品知识

如何度过“多事之秋”?秋季宜“收”养和之道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9-07 09:18:15
文章简介:原标题:如何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宜“收”养和之道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大内科主任 吴焕林   处暑节气已过,白露即至。最近广东早晚的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凉意,空气也变得干燥一些,这预示着秋天的脚步近了。
原标题:如何度过“多事之秋” ?秋季宜“收”养和之道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大内科主任 吴焕林 

处暑节气已过,白露即至。最近广东早晚的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凉意,空气也变得干燥一些,这预示着秋天的脚步近了。秋季,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温会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干燥,这些变化易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及波动,血液粘稠度相对增高,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称。那么,秋季养生,你该如何做?

秋季宜“收”养和之道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大内科主任吴焕林介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秋季的养生之道――收。人体和自然环境是统一的,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人体的代谢由盛转衰,人们应早睡早起,以鸡的作息为标准,神气内敛含蓄,不急不躁,从容平和,使肺气清和均匀,这样才能适应秋气。

秋气主燥 养阴润肺 少食辛辣

吴焕林提醒,处暑节气后养生的重点是预防“秋燥”,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燥为秋季之主气。秋气主燥,易损伤人体津液;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且燥邪最易伤肺。秋季空气中的含水量减少,相对湿度下降,会发生皮肤干涩、口燥咽干、鼻腔干燥、鼻出血、大便干结等情况。

因此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要注重养阴润肺。同时适量饮水,少食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蒜、韭菜、葱、姜、辣椒等,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如:梨、马蹄、银耳、百合、甘蔗、冬瓜、白萝卜、山药、莲藕、西红柿、蜂蜜、菊花等,这些食物的共同点就是大多是白色的食物,根据中医理论,五脏之肺对应的是五色的白色,这些白色的食物大多有润肺的功效。下面给大家介绍两款秋季养生食疗饮品。

银百秋梨羹

材料: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制法: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并加水适量,放入碗中蒸至1小时,食梨饮汤。

功效:有养阴、润肺、化痰之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蜂蜜枸杞菊花茶

材料:菊花5-10朵,枸杞10克

制法:开水冲泡,等水温降到70摄氏度左右再加蜂蜜(温度过高,会破坏蜂蜜功效)。

功效:菊花清肝明目,枸杞滋肾、养肝、润肺,蜂蜜润肠通便,适宜于肝火旺盛、用眼过度的人群,对双目干涩、大便干结有较好的疗效。(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宋莉萍)

本文:如何度过“多事之秋”?秋季宜“收”养和之道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techan/zhishi/14721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怎样让冻肉变成“小鲜肉”
下一篇:处暑四款养生药材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标签:如何度过“多事之秋”?秋季宜“收”养和之道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