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巴黎贝甜被罚争议: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可否兼顾
尽管9月3日晚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回应“巴黎贝甜被罚”案件——“案件尚在法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权利救济期间,企业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提出异议,我们将积极妥善做好相关工作。”舆情并未因此有所平息。人们注意到,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回应中特别提到,这是法定最低幅度“从轻处罚”。
显然,执法部门和社会舆论之间,存在某种落差。不少网友涌去巴黎贝甜门店购买面包,表示支持。
9月6日上午11点,巴黎贝甜(新世界城店),此时结账区已有顾客开始排队。
大江东工作室试图厘清,在眼下高度重视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及上海引人注目推出“轻微违法免罚”柔性执法的当下,为何依然有此处罚?执法和社会之间的认知偏差,症结何在?行政执法能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吗?
疫情严峻时期,巴黎贝甜确实雪中送炭,也确实违了“法”
案件的经过并不复杂——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今年4月27日,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发现了制作面包的设备、原材料、配送结算记录。
经核实,这一地址是连锁烘焙品牌“巴黎贝甜”(上海艾丝碧西食品有限公司)的培训中心。上海开启全域静态管理后,公司安排没有住处的员工暂住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内有食品加工设备,公司通过物流系统送来原材料,员工的饮食也有一定保障。
6日上午9点30分,记者来到培训中心。这是一栋3层楼的独栋建筑。此时大门紧闭,多次按门铃无人应答。大门上还贴有9月5日发布的防疫告示。
图为不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培训中心。
图为培训中心大厅接待处。
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大厅接待处用4种语言提示“来沪人员登记处”。公开资料显示,巴黎贝甜母公司为“外国法人独资公司”。
大江东留意到,该培训中心距离龙柏新村地铁站仅400多米,周围居民区密集,商业设施丰富,地处一片生活机能较丰富的社区内,因此,疫情期间这里和社区产生联结,也能理解。
随着疫情防控时间延长,周边社区对面包的需求量增大。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4月23日至26日期间,培训中心共生产了400份套餐,每份套餐在125元到170元之间,货值总额58500元。
4月下旬,是上海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这家连锁餐饮企业解决了400多个家庭的食品需求——看似合乎常理,甚至很有担当,结果好心办了“坏事”,甚至触犯法律受罚,对此很多网友难以理解。
梳理下来,虽然巴黎贝甜是有资质的保供企业,但培训中心并没有相关生产经营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本案中,培训中心要售卖面包,需要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获得这些证照,需要提交各类申请材料。上海推行“一网通办”,这些证照都可实现“云办理”。但全城静默时期,企业收集材料存在难度,办结时间也会延长。
企业确实存在违法事实。售卖5万多元面包,罚款58万元,从法津上看,不属于处罚过当。据《食品安全法》:“违反本法规定……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在本案中,58.5万元确属从轻处罚。
曾经,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发布,之后经历两次修正。业内人士常将“四个最严”挂在嘴边:“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
即使上海疫情最吃紧的阶段,3月23日-5月15日,上海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1121件价格类和食品安全类案件,其中有19件移送公安部门。例如,收到同济大学餐食疑似有质量问题线索时,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赴现场检查,封存样品,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未发现指标不合格情况,但涉事公司涉嫌存在违规经营。
“发现食安漏洞不去执法,消费者吃出问题了又会说我们监管不力。”一位基层执法人员无奈地说,“此外,纪检督察和系统内部考核等因素也会对执法施加压力。”
行政处罚法的“温度条款”隐身了
“巴黎贝甜”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有理有据、合法合规,得到部分观点支持:“特殊时期就可以违反法律吗?”但,大多数网友仍在追问,“这一处罚就没有回旋余地吗?”“执法不该冷漠无情”。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陈越峰认为,这一处罚决定虽然全面审查了案件事实,但是孤立地适用法律规定,导致事实认定出现了错误。
“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认定和评价当事人行为的性质。”陈越峰说,在当时特殊情况下,企业面临“义务冲突”,即同时肩负合规经营和为居民提供食物的义务而无法兼顾。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能履行较高的义务而不履行其他义务,因此,应阻却其违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有一条“温度条款”在此次网络讨论中常被提及——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本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写道,未查询到企业违规售卖面包的投诉记录,也未提及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当事人虽然在形式上违反了许可秩序,但因其为追求更高的法益而阻却了这一行为的违法性。行政机关可以不认定这一行为违法。”陈越峰认为,在疑难案件发生时,法律的适用,特别是价值判断,总是要考虑一个阶段的社会共识,法律上的价值权衡从来不应该违背常识和情理。
前不久,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孩将身子探出窗外时家长并未留意,汽车启动后,孩子不慎跌落马路上。后面的车辆见状纷纷停下,为孩子挡住车流。交警部门对这次的压实线行为不予处罚,便收获了市民大量点赞。
一辆汽车压住实线,为小孩挡住车流。
“如果按照‘巴黎贝甜’案件的逻辑,司机压实线确实违法,该罚还得罚,但救助了小女孩,奖励也不可少,要一码归一码。但是,这样理解和执行法律,人们会误认为法理和情理不相通,进而排斥法治,恐怕不利于形成全民守法的格局。”陈越峰说。
提升法律素养,让执法有利于凝聚法治共识
那么,上海已经在力推柔性执法,也有法律支撑,“巴黎贝甜”是否适用?
有专家认为,交通领域特殊案例多,执法者处理经验丰富,灵活应用柔性法律、综合研判作出裁决相对易操作。但食品安全领域有“四个最严”红线摆着,并不适用上海刚刚出台的“轻微违法免罚”规定。
从另一个角度看,“巴黎贝甜”案件曝光后,上海市民自发购买该品牌面包,用实际行动肯定公司在疫情期间的行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纠偏。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回应中称,企业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提出异议。但能够使用行政复议的只是少数。且一昧要求降低处罚门槛,也有损法律的尊严。有专家认为,应该细化并明确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让执法者有具体行动指引,形成可操作的长效机制。
上海自2019年便探索制定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市场监管领域已经有50项不予处罚事项,但食品安全相关事项并不在其中。
“执法者应继续全面提高法律素养,敢于处理、善于处理疑难案件。”陈越峰补充说,“规范执法,不是机械执法和片面理解适用法律,而是在体系中准确解释和适用法律;公正执法,需要全面审查案件事实、综合权衡各种利益和价值;文明执法不仅是初阶的执法态度有多好,而应该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法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文明执法。”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