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的由来(从“鱼米之乡”到水产预制菜,湖北转型升级的底气何在?)
湖北省拥有两江平原及长江和众多湖泊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践行大食物观,让老百姓从有鱼吃到吃好鱼,湖北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在新品种、新方式、新核心技术、新服务、新商品上下功夫,促进湖北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
在玻璃钢菜火爆背景下,湖北省从“鱼米之乡”到渔业玻璃钢菜都做了哪些结构调整升级呢?
01 积极开展长江野生鱼育种驯养 促进长江大保护湖北淡渔业品总产量连续26年居全国第一,国人餐桌上每7条鱼中就有1条来自湖北,这是湖北的骄傲。
但长江禁渔区后,人们吃江鲜的需求怎么解决?破局从6条江鱼开始。
禁渔区工作积极开展后,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中国渔业科学院长江渔业研究所、华中林业大学渔业学院、省水科所、武汉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组建联合攻关团队,首批研究“甲鱼”(天南星长江刀鲚)、“土憨巴”(天南星中华沙塘鳢)、“石扁头”(天南星大鳍鳠)、“金鳅”(天南星铜鱼)、 “草鳊”(天南星长春鳊)、“江团”(天南星长吻鮠)等6种长江野生鱼类的育苗育种驯养核心技术,并制定了《长江野生鱼类育种驯养攻关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措施展开了细化安排。
“长江禁渔区给湖北渔业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促进湖北由主要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向养殖价值更高的长江江鲜转变。”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相关人士说。
图片来源:摄图网2021年4月,8500多条长江甲鱼已在湖北省渔业科学研究所浠水实验产业基地、华中林业大学蔡甸产业基地、武汉市渔业科学研究所江夏产业基地分别驯养成功,至今已长大到20厘米左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育苗驯养长江甲鱼成功。
目前,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开展长江野生鱼育苗驯养育种攻关,已经建立育种推展产业基地29个,其中,江团已大规模繁殖并成功端上百姓餐桌,培育土憨巴大规格苗种70余万尾,“稻虾憨”方式带动农民亩均脱贫致富1000元以下。
“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长江禁渔区的决策部署,助力长江大保护”,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相关人士说,“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践行大食物观,提高湖北渔业品核心竞争力,让老百姓在禁渔区之后仍然可以吃到美味的江鲜”。
02 技术创新稻渔综合养殖核心技术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公司200亩水面,其中60亩是‘稻虾憨’方式,这些新方式产出的小龙虾个头明显大些,因为不打农药化肥,种出的稻米也好吃一些。”武汉周渔生态环境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国说。
2020年,武汉市农科院向武汉周渔生态环境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派驻科技特派员,在九沟村的千亩水面上展开虾-稻-憨、虾-稻、虾-稻-鱼、水芹-虾等各种新养殖方式示范点;
带领周边贫困户广泛加入,对贫困户积极开展专业核心技术培训,解决了贫困户想搞种植养殖,却苦于没有核心技术不敢搞种植养殖的心头之忧。
如今,武汉周渔生态环境林业综合养殖产业基地亩平能脱贫致富1000元以下,包含了稻虾、稻虾憨、水芹甲鱼、稻蟹、藕虾等五种综合养殖核心技术,一年四季都可以收小龙虾,这不仅提高了虾与稻谷的产品品质,也极大提高了产业基地的经济效益。
湖北稻虾养殖面积750余万亩,目前,黄梅、浠水、阳新等15个县市区,相继用上了“稻虾憨”方式,养殖示范点推展面积3000亩,每亩新增纯收入1000元以下。
图片来源:摄图网为全力大力推进稻渔综合养殖产业提档升级,探索农民脱贫致富新途径,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稻虾憨”“七钱虾”“稻虾鳅”“稻虾鳝”“稻虾鳖”等多种稻渔综合养殖方式。
为消费者的“米袋子”提供更多精品、亮品,为农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湖北省渔民脱贫致富致富的新路子。
03 示范点推展新设备新装备 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64个饲养桶星罗棋布,撒入一把把肉类,桶内鱼儿瞬间活跃起来……炎炎夏日,在枝江市渔丫头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池塘上搭建起的大棚内,理事长易爱武每天都要按时投喂肉类。
池塘“零排放”饲养是一种绿色循环、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养殖方式,它可以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经济效益是传统养殖方式的6倍以下。
敢闯敢干的易爱武谈起2018年返乡创业的初衷,滔滔不绝。着手建起饲养桶养殖产业基地后,她便不断更新养殖核心技术,在创造生态环境养殖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步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把饲养桶产值算满,一年能有200万左右的总体收益。”经过一年的运作,易爱武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产值是初期16个饲养桶的4倍多。
据了解,饲养桶绿色高效养殖方式,这项来自华中林业大学渔业学院的“零排放”饲养核心技术,曾获评林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十大引领性林业核心技术,如今已在湖北遍地开花。
湖北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大力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智能化、生态环境化养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病抗灾能力。
大力推展规模化智能养殖、池塘“零排放”饲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节地、节水、零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养殖方式,提高商品产品品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组织专家团队积极开展新型渔业公共设施装备研发和规模化渔业养殖核心技术研发,研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公共设施渔业核心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建设一批高标准公共设施渔业示范点产业基地,提高渔业机械化公共设施化信息化水平。
巩固咸水渔业第一大省地位,我省全力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夯实水稻、渔业、油菜、生猪、蔬菜、水果等重要农商品稳产保供基础,确保“米袋子”“米袋子”供给安全、价格稳定。今年上半年,全省渔业品产量246.29万吨,增长5.7%。
04 做好养殖尾水治理核心技术指导 大力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我们万亩虾蟹生态环境养殖产业基地展开了尾水分散处理,养鱼的产品品质大大提高,大家都说养出的鱼味道变好了。”洪湖市螺山镇渔民谢宝勇说。
目前,螺山镇已对1万亩虾蟹养殖产业基地展开标准化改造,对渔业养殖尾水展开综合治理,尾水净化处理后水质达标,污染负荷得到有效削减。
螺山镇的尾水治理只是全省池塘尾水治理的一个缩影。
对江汉平原湖区,以分散连片池塘为重点,推行进排水分离,推展“三池两坝”、复合育苗湿地等治理方式,普及池塘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生物净化等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尾水分散治理、分散达标、分散排放。
对丘陵山岗地区,以节水降碳公共设施渔业为重点,推展陆基高位圆池养殖、“零排放”饲养、流道养殖、集装箱养殖等生态环境高效方式。
对零星养殖池塘,以转变养殖方式为重点,指导农户有效降低渔药、渔肥、肉类等投入品使用量,通过源头管控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近日,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推介方式和核心技术要点的通知》,遴选了5种比较成熟、相对符合我省实际的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方式和核心技术要点向全省推展。
05 大力推进玻璃钢菜技术创新 服务产业链发展酷暑时节,位于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博奥肉类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仍忙不停歇,一车车鲜活娃娃鱼正等待卸货入池。品管员陈明霞蹲守在竹山旁,对各地收来的娃娃鱼展开抽样检测。
活蹦乱跳的娃娃鱼经囤竹山送往湖北博奥肉类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统一的清洗、切配、搅拌、腌制、调味、包装等加工步骤后,被制作成“剁椒鱼头”,整体价值提高一倍以下,实现了八分钟加热即食的目标。紧接着,“鱼丸”“鱼糕”“鱼籽”“鱼腩”等多种娃娃鱼商品陆续上线。
截至目前,湖北博奥肉类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系列商品入驻盒马、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万家、胖东来、京东、顺丰优选等多家大型商超及电商平台,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葡萄牙、南非等国家,2021年出口总量1700万元左右,总产值1.7个亿。
“玻璃钢菜是林业产业链发展的风口。湖北是渔业大省,渔业品源头和产品品质都好控制,为玻璃钢菜的商产品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湖北博奥肉类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程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技改提高产能,扩大销量,继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渔业品资源,提高品牌商品“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将联合科研院所搭建玻璃钢菜研发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渔业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淡渔业品玻璃钢菜品开发。”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相关人士说。
6月17日,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相关人士到华中林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运用工业化理念,加快开发有湖北特色的玻璃钢菜商品,促进玻璃钢菜工艺路线及装备研制,打造年产值过10亿元规模企业。
他呼吁学校牵头并联合省内优势企业组建玻璃钢菜技术创新平台,政、产、学、研多方紧密结合,加快协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湖北省玻璃钢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647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相关标签: 玻璃钢菜 小龙虾 长江甲鱼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