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预制菜的定义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与普通加工食品相比,预制菜的加工对象为人的一日三餐,本质仍为菜,具备保质期较短、食材新鲜、以饱食为目的等特点。此外,预制菜与速冻食品、调理食品之类是相近而又不同的。初级农产品经过初级加工成半成品,这个过程就是速冻食品厂商生产食品的过程;从初级加工到半产品菜再到成品菜是调理食品;预制菜是加工成的半产品菜、产品菜,而预制菜的第一股是味知香。
1.2预制菜的分类
预制菜即经提前预制而成的菜品,与现做菜相比,预制菜需要提前进行过加工处理,其中,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生熟程度、保存方式、食用方式又可进一步分类。其中,最重要的是从食用方式来分类,预制菜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四类。即食食品开封可直接食用,即配食品需要自行配菜、调味、烹饪,即热食品是需要加热方可食用的产品,即烹食品则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食用。从加工程度上来看,预制菜可分为毛菜、净菜、半成品菜和成品菜;从生熟程度来看,预制菜可分为生制预制菜和熟制预制菜;从保存方式来看,预制菜可分为常温的、冷藏的和速冻的。
1.3预制菜的发展历程
预制菜在我国于2000年正式起步,2014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各种类型的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70年末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预制菜在日本迎来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90年代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我国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仍较为缓慢。2014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外卖爆发式增长,B端步入放量期,至2020年,又因疫情阻断 B端消费,餐厅主动将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卖,加上宅家消费爆发,直接催化了C端消费加速。
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链分析
2.1预制菜的空间广阔,未来将进一步扩容
预制菜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0以来餐饮、供应链收入增加,也带动了预制菜开始高速增长,到2019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就超过了2000亿,根据数据显示,从2010年的70亿左右,2020年市场规模就达到2310亿元,2010-2020年的十年复合增速在20%左右,其中 2014-2019年CAGR在30%。
预计未来我国预制菜仍将高速增长,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01亿元,B端市场为1956亿元,C端市场445亿。2021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49.74%,预计未来我国预制菜市场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
2.2预制菜的产业链分析
上游:以基础农产品为主,农业企业具备先天优势。上游为基础的生鲜、农副作物,整体分布分散,有实力的中游厂商会介入上游环节,采取与农户合作、自建农场、参控股农业子公司等形式,保证原材料品质和供应。此外,农业企业依托原材料优势和渠道积累,也常布局预制菜业务,如圣农、正大、新希望等。中游:生产环节玩家多样,盈利能力有所分化。生产环节有专业预制菜厂商、速冻食品商、餐饮企业自建生产、上游农业企业、部分零售型企业等,具体商家包括味知香、安井、同庆楼、圣农等。一般情况下自建工厂、代工厂、料理包厂等毛利率为15-25%,净利率在5%左右。酒店菜的毛利率可达35%左右,门店品牌的毛利率也常在30%以上,酒店菜和门店品牌具备一定门槛和品牌溢价,所以,净利率常常在15%以上。下游:渠道复杂,餐饮端占比80%。预制菜下游较为复杂,B端包括中小餐饮店、乡厨、团餐、酒店、外卖等场景,C端包括农贸市场、商超、生鲜电商等渠道,其中,餐饮是最广泛应用的场景。在下游渠道的利润层面,批发商的利润率10%-20%,其中,一批商的利润率在10%-15%,二批商的利润率在15%-20%,商超渠道的利润率在25%左右,餐饮终端利润率在50%-80%,利润率最高。
预制菜发展的驱动力
预制菜是餐饮和食品融合的产物。食品工业的本质是卖产品,餐饮更多的是卖服务,随着保鲜、冷链运输技术的进步,叠加消费升级的助推下,更多食品追求品质提升,而预制菜作为食品和餐饮融合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在保证口味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优化产品,实现效率最优。
3.1连锁门店——采用预制菜菜肴的门店能有效降低成本
2021年我国连锁餐饮门店达到41641家,2015-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83%。连锁门店往往采用标准化生产加快速复制的方式,使连锁规模迅速达到规模化,这就对增效降本提了极高的要求,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预制菜食品能有效缓解厨房人员成本和房租及物业成本压力。预制菜能把传统后厨的人力成本从11.4%降低到10%,房租及物业成本从24.6%降低到18.5%,连锁门店数量的上升预示着对预制菜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
3.2冷链物流——冷链技术拓展了预制菜的销售半径
冷链物流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较快,且高速增长。2015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仅为1800亿元,到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5699亿元,同比增长17.5%,预计到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7231亿元,增速依然保持到13.5%,2015年到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18%,冷链市场在快速扩容,且高速增长。冷链物流技术驱动预制菜市场发展。冷链物流在保障预制菜品新鲜度的同时,也扩大了预制菜的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展预制菜行业的市场空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助于预制菜行业业务拓展和扩充,冷链物流技术使得预制菜在口味的条件下,扩大销售,增加利润。
3.3需求增加——居民对预制菜需求增加
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增加,驱动预制菜的发展。预制菜用户中,从性别来看,女性用户占比达58.4%,男性用户占比为41.6%;从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客户量最大,集中了31.7%的用户,其次是华南、华北等地;从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用户居多,45.7%的用户分部在一线城市,19.8%的用户分部在二线城市。预制菜具有家庭小型化、食品消费便捷化、品质化等特点,叠加疫情的居家不便外出和未来家庭的小型化,城市化的推进,工作时间的增加等等因素,对预制菜有巨大需求空间,预制菜未来将进一步扩大。
预制菜的发展趋势
B、C端需求推动预制菜市场持续发展
B端市场需求高,未来将保持20%的市场增长率持续扩容。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庞大,整个餐饮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的需求高。而预制菜能够起到降低损耗、减少厨师和切菜小工、节约厨房操作空间等作用,提升了餐饮品牌出餐效率。根据中国餐饮协会调研数据显示,调研的餐饮企业中,约52%的餐饮企业拥有中央厨房,这些企业的成本整体较高,急需采用预制菜菜肴来降低成本,可见,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需求之大。从C端看预制菜行业,消费者在家只需通过简单烹饪,即可享受美味的餐饮,满足了顾客省时、健康、高性价比的需求,推动预制菜持续发展。预制菜在疫情的冲击站上了餐饮业风口,直接开启了预制菜的增长阶段。叠加 “懒人经济”兴起,家庭结构缩小,社会分工改变的时代背景,塑造了预制菜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保障长期高景气度的一个重要推手,因此,长期来看,预制菜可以说是餐饮业放量不可或缺的要素,未来将持续放量。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回落、成长超预期上涨、市场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问题等。
来源:小黎飞刀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