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科技帮扶托起果农致富梦

时间:2020-11-02 13:34:41来源:food栏目:食品常识 阅读:

原标题:科技帮扶托起果农致富梦

【长镜头】

“王老师来了,我们的茵红李真正成了宝贝!王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修剪树枝、如何统一施肥、如何控产提质、如何分类包装……”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果农黄天金对嘉兴市海盐县农技推广站首席专家王金良的帮助感念于心。

黄天金原来种有8亩茵红李,但长期以来经济效益不明显。他曾一度放弃务农,远赴山西挖煤。后因家里两个孩子上学,老父亲年迈偏瘫在床,他不得不回家。缺少收入来源的一家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屏山县坐拥金沙江河谷资源,有发展水果的天然优势。多年来,当地村民尝试种植了茵红李等多种水果,但由于质量上不去,包括黄天金在内的很多果农,只能将水果贱卖。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海盐县了解到这一难题,立即派出农技推广站首席专家王金良等人,从发展理念、农业政策、农技推广、经营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综合施策,帮助屏山县解决这一难题。

2018年,王金良入川之初,他的任务只是办一场农业技术讲座。但是看到当地的情况之后,王金良决定留下来。随后10多天,他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很快就摸清了茵红李丰产不丰收的症结:粗放种植,导致产量高质量低;市场不畅,导致水果卖价低。

王金良挑灯夜战,写出了实施茵红李提质增效的“六大策略”――创建高标准生产基地、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编制控产栽培模式图、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构建茵红李全产业链、开展茵红李品牌销售。他还创新“农技推广零距离”模式,编写标准化栽培模式图,到田间地头演示,为开拓市场东奔西走……

在海盐县的帮扶支持下,屏山县建起了高标准精品示范基地,明确提出“控产提质增效”目标要求,苦练内功把“田间”当作“车间”管理。到2020年,屏山县已有2.13万亩茵红李高标准基地,严格按照“七统一分”要求管理,控产每亩2000公斤以下,提升茵红李品质。

精细管理,效果立竿见影。这两年,屏山茵红李因果实大、果形好、甜度高、口味佳,深受消费者喜爱。2019年,黄天金家的茵红李卖了8万元,比过去翻了好几倍,今年预计将突破10万元。

屏山县种植茵红李面积达12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其中贫困户就有4500户。2020年,茵红李产量好,但受疫情影响,销售压力大。屏山县组织4个销售专班,赴长三角、大湾区、成都重庆等茵红李主销区,开展产销深度对接,连续打出“组合拳”。

王金良带领果农以“传统+电商”的形式,通过去主销区开推介会、请各地客商到屏山参加品鉴会、请网红主播公益直播带货等,努力打开市场,托住价格。2020年,屏山县2万亩标准化基地平均价格每斤4元以上,全县12万亩茵红李平均价格达到每斤3元。每亩增收1万元,2500余户种植茵红李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帮扶为基、共赢为本。”过去几年间,海盐县大力实施扶贫协作,共建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助推屏山县脱贫攻坚结出累累硕果。除了茵红李产业外,海盐县还帮助屏山县立项并实施7个茶产业科技扶贫项目,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00万元,建设以冷藏、销售、初加工为主要功能的扶贫综合体22个,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的痛点,有效夯实了脱贫支撑点。(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王春艳)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芫根狮子头”成了致富菜

下一篇:三万只羊为中蒙友谊添佳话

相关推荐
  • 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应谨防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