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时间:2024-11-24 15:49:27来源:food栏目:茶与文化 阅读:

 

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业继续持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

⑴ 晋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晋代及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是在三国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如前所述的《广雅》记载内容外,《三国志?吴志》中“以茶当酒”的故事也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了。

三国时,孙吴据有的现在苏、皖、赣、鄂、湘、桂一部和广东、福建、浙江全部陆地的东南半壁河山,也是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西晋时期正如杜育《荈赋》所形容的: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发展。

在《荆州土地记》中有着对西晋时期武陵茶“最好”的评价,东晋时期《华阳国志》中,对汉中、巴蜀和南中等地的所产茶叶有着各种评价,如涪陵郡“惟出茶、漆”;什邡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平夷县“山出茶、蜜”。西晋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七族相率过江侨居,东晋、南朝时,建诏(今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我国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叶,因上层社会的崇尚也较快地发展起来。

⑵ 晋南北朝茶叶文化的几个特征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化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但晋代茶文化的特征和内容,是与三国时,特别是是吴国的饮茶文化有直接的承续关系。

着名的“以茶当酒”的典故,就说明了三国后期,至少在江东吴国的统治阶级中间,已开始流行饮茶。“以茶当酒”,说明宫廷中已备有茶叶供使用,同时也说明上层阶级中已经有不少嗜茶之人。

到了晋代南北朝后,茶饮进一步普及,茶饮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于了浓浓的文化色彩,根据文献记载来看,晋代茶叶文化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饮茶已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东晋时期,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地区的一般待客之物,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任育长随晋室南渡以后,很不得志。一次,他到建康,当时一些名士便在江边迎候“。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就是说,他一到就感到奇怪,因为刚坐下,就有人送上茶来。任育长是中原人,对茶还不太熟悉,大概止是听人说过。看到有茶上来,便问:“此为茶为茗?”这下子,轮到江东人奇怪了: “这人怎么连茗就是茶都不知道!”任育长看见主人一脸的疑惑, 知道自己说了外行话,便连忙掩饰说:“我刚才问,是热的还是冷的”。

② 茶饮是清廉俭朴的标志据《晋中兴书》载:陆纳做吴兴太守时, 卫将军谢安准备去访问他。陆纳的侄子陆俶见叔叔没有准备丰盛的食品,心中暗暗责备,但又不敢问。于是,擅自准备了十多个人的用餐酒菜招待谢安。事后,陆纳大为光火,觉得侄子的行为玷污了自己的清名,狠狠打了陆俶四十大板。

在《晋书、桓温传》中也记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 每宴惟下匕奠,茶果而已”。

西晋时,皇室和世家大族,荒淫无耻,斗奢比富,极其腐化。流亡到江南后,有些人鉴于过去失国的教训,一改奢华之风,倡民以俭朴为荣。因而,茶饮便作为标榜节俭和朴素的物品了。

③ 茶饮广泛进入祭祀成书于西晋隋代间的《神异记》一书中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于是,虞洪在家设立奠礼,每次派家人进山,都能采到大茶叶。

另外,在《异苑》一书中也记有一则传说: 剡县陈务妻,年轻时和两个儿子寡居。院子里有一座古坟,每次饮茶时,都要先在坟前浇祭茶水。两个儿子对此很讨厌,想把古坟平掉,母亲苦苦劝说才止住。一天梦中,陈务妻见到一个人,说:我埋在此地已有三百多年了,蒙你竭力保护,又赐我好茶,我虽然是地下朽骨,但不会忘记报答你的。等到天亮,在院子中发现有十万钱。母亲把这事告诉两个儿子,二人很渐愧,自此以后,祭祷就更勤了。

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以茶作祭,进入了上层社会。《南齐书、武帝本纪》载: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七月,齐武帝下了一封诏书,诏 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立遗嘱,以茶饮等物作祭,把民间的礼俗用于统治阶级的丧礼这中,无疑推广和鼓励了这种制度。

④ 茶饮、茶事进入文学作品中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饮的普及,各种茶事和茶叶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

除了前面《世说新语》、《神异记》、《异苑》中记述描写的内容外,流传下来的还有左思的《娇女诗》,杜育的《荈赋》,杨衒之的《洛阳伽篮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茶饮、茶事进行了描述。从而提高了茶饮在文化上的品位。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隋唐五代茶文化(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