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之涌溪火青
【今日春分】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春分,从地理的角度很好理解。地理常识告诉我们,在这天阳光会直射赤道,直射点会一直向北移,被南半球享用了半年的阳光也该轮到北半球了,日昼夜长短平均。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万物复苏,春管、春耕、春种都将进入繁忙阶段。
“明前茶是好茶”这种说法,适用于西湖龙井和敬亭绿雪,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绿茶。例如安徽的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开园头釆茶一般在谷雨前后釆摘。因天气原因,宣城泾县的历史名茶涌溪火青今年头采可能要在清明后了。
涌溪火青没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那么名声显赫,但是在安徽茶系里面,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 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清代已是贡品,。它是汉族传统名茶,属于珠茶,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关于她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时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用于制作涌溪火青的鲜叶采自于一种罕见的白茶变异品种:涌溪柳叶种
茶树。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香气浓高鲜爽,并有特殊清香。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润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回甜,冲泡后叶如碧玉、味似花香,冲泡形似兰花舒展,耐泡持久;纯醇且香气耐久,携带方便,沏一杯芳香满座,呷一口润肺沁心。
1955年泾县开始恢复制作火青茶,并将5公斤极品寄往北京,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品尝,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专函鼓励涌溪人民:"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厉……"。周恩来总理送给原美国总统尼克松2.5公斤涌溪火青,泡给尼克松喝的时候尼克松问周总理这是什么茶?周总理回答他:“落水沉”。所以涌溪火青又有了落水沉这个美名。1956年即形成批量生产,国家也开始挂牌收购,并定为送北京的礼茶。此后,涌溪火青也同时作为安徽名茶在香港等南洋市场销售,得到国内外饮茶爱好者的普遍好评。
邓小平同志1979年来泾县品尝了该茶后赞道:“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质奖。1997年,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2009年,在(日本)世界绿茶协会举办的绿茶评比中获品质得分第一名;2012年在杭州的国际名茶评比中再获金奖。涌溪火青还相继获得“安徽市场畅销品牌”、“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涌溪火青冲泡方法:取涌溪火青茶3~5(因人口感投放)克置于杯中,选用85~90度开水(最好取天然山泉水),冲入杯中四分之一,稍做震荡,將杯中水滗掉,称之为醒茶,闻茶香,然后向杯中冲入二分之一开水,10~15秒钟后,嗅其香味,称之为润茶,最后再将杯中水冲之七分满,观其茶叶渐渐舒展开来,汤色成绿方可品饮,此茶可冲泡5~7开。
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比此香灵芽;两茎细叶细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
我们却一直难忘2008年在太平湖老哥家的回甘书屋,老哥那次用盖碗为我们泡的极品涌溪火青,让我们对她的独特兰花香和醇厚的滋味情有独钟。。。
恋上涌溪火青,品味一种生活!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