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普洱茶造假黑幕一:新茶当作老茶卖

时间:2023-01-29 21:03:35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当炒作者们把普洱茶的老茶、名山茶、古树茶等炒到天价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市面上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数量众多的假货。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价值上亿的普洱茶造假案件比比皆是。

2018年,广州警方破获一起普洱造假事件,捣毁销售门店和仓库十余间,涉及造假茶饼达12万余饼;

2019年,上海长宁警方捣毁一处普洱造假窝点,收缴假冒普洱40余吨,涉案金额达1.3亿余元;

2021年,上海的一起假冒知名品牌的普洱造假案件,市场价值竟然高达18亿余元!

事实上,由于老茶和名山古树茶的高价,以及这些茶叶的稀缺性,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真货。

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普洱茶商,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宣称自己的茶叶是名山和古树茶,以至于有些茶友花大价钱买到一点所谓的好茶,喝起来竟和几十一饼的茶叶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普洱茶的讲究太多太玄,造假手段也层出不穷花样翻新,除了新茶做旧,假冒名山和古树外,还有很多其他闻所未闻的造假手法,比如用春茶假冒夏秋茶,用台地茶冒充高山茶……包括原料作假,产地作假等等等等。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说说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手法:新茶做旧。

由于所谓的“越陈越好”是普洱茶的价值核心和定海神针,而且年份这个东西玄之又玄,绝大多数茶友凭口感根本就无法准确判断茶叶的年份,所以造假老茶是普洱茶造假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现象。

老茶造假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老茶包边。

老茶包边是老茶造假中最“良心”也最不易发现的一种手法。

通常用品质一般的普洱茶做芯,再在新茶表面覆盖一层老茶,压制成饼。

这种手法通过拆包装和品尝的方法都不能分辨出来,且不论小白,老茶客往往也深受其害。

现在火爆异常的白茶做旧用得最多的也是这种方法。

第二,“湿仓”存法和泼洒凉水。

“湿仓”存法是最为人所知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造假手法。

即把刚生产出来的新茶放在湿度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使之达到加速转化和氧化的目的。

这种存放普洱的方法和“干仓”相比,可以快速转化,但是极易变质发霉,所以在普洱界流传着一句天大的谎言:霉味即陈味,就是发明“湿仓”存法的那些港台人口中流传出来的。

在“湿仓”存法最流行的那几年,这种方法竟然和“干仓”堂而皇之地平起平坐,被称之为普洱的两大存法之一。

黑的说成白的,错的说成对的,可谓把指鹿为马演绎得淋漓尽致,普洱炒作者的手段由此可见一斑。

好在茶友们越来越理性,加上越来越多的声音揭露“湿仓”存法的本来面目,近些年来用“湿仓”存放普洱的方法越来越少。

泼洒冷水和和湿仓存法的原理相似,只是更加简单,通常用在品质较低的普洱茶年份造假中。

第三,添加强效氧化剂。

这种方法是最快速同时也是最具有危害性的一种造假手法。

在普洱新茶中添加强效氧化剂,可以把普洱的转化周期从几年甚至十数年缩短到几周甚至几天。

经过强效氧化剂氧化的普洱不仅具备老茶的外观,而且其条索和颜色卖相更好,但口感远远不能和自然转化的普洱相比:水味较重,内涵不足。

对于千锤百炼的老茶客而言,这种茶叶通过品尝还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来的,但是对于新手小白和刚入坑时间较短的茶友来说,骗起来一骗一个准儿。

第四,包装造假。

包装造假是最简单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手法。

在文物界中流传着一句话,这件青铜器说是西周的,其实是上周的。

在普洱界同样也流传着一句话,这饼普洱说是十年前的,其实是十天前的。

包装标注日期造假已经是普洱界中广为人知的“秘密”了,你要什么年份的普洱随时可以定制,甚至可以篡改现有日期:没有我办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至于里面包装的茶叶,高中低档可以按要求“定制”。

高明一点儿的包装作假,会通过把包装纸做旧和添加茶油渍,甚至故意用虫子叮咬等方法,使得包装纸呈现出陈旧感。

这种方法和老茶做边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用来制作价值不菲的普洱老茶,欺骗购买力和鉴别能力不凡的老茶客。由于高档普洱的流通过程中,默认不能打开包装,所以这种做旧方法最难鉴别。

以上几种方法只是普洱茶年份造假中最常见的几种,实际上造假者们发明出来的方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行为并不少见,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更多的普洱茶造假手段,我们后面再聊。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哪个品牌冰岛普洱茶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