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华莱:茶文化的经典——千两茶
“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千两茶
安化黑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装茶。紧压茶包括“黑砖茶、茯砖茶、花砖茶”,散茶包括“天尖、贡尖、生尖。”它们简称为“三尖”“三砖”“一卷”,这“一卷”指的就是花卷千两茶。
花卷茶、千两茶,以每卷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千两茶安化特有,台湾知名茶人曾至贤所写的茶书《方圆之源—深探紧压茶世界》说,千两茶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并将其加冕称之为“世界茶王”。
茶友们一定想问,千两茶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呢?世界茶王之名到底如何得来呢?千两茶如何冲泡呢?
历史起源 独特诞生
千两茶的制作是茶叶制作史上的伟大创举。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安化刘姓茶工经过反复试验,用山里常用的竹子裹制了这种既可以方便挂在骡马身上,又能够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第一支百两茶至此诞生。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晋商与刘氏家族在酉州改百两茶为千两茶,至此世界茶王千两茶正式诞生。
外形原始 粗犷质朴
凡是见过千两茶的人,无不被其“原始古朴,粗犷大气”的外形所震撼。一支千两茶,重达36.25公斤,高约1.65米,直径20厘米,需要一名壮汉方才可以搬运。
千两茶被公认为“世界茶王”,不仅因为体型巨大,天然独特也是一大特色。千两茶是世界唯一非后包装茶,风格样式天下独一。其包装由三种天然植物构成。紧贴着茶叶的是产自安化山中的“蓼( liǎo)叶”,具有淡淡的清香,可防水防潮保证品质;第二层是朴实无华的棕皮,一般使用传统针线与蓼叶缝合在一起;第三层也是最外面一层则是楠竹的竹黄了,为了避免生虫只有生长超过三年的楠竹方可使用。
千两茶的包装不仅让千两茶外形古朴,奇巧异常,更使茶品达到自然防水防潮、长期储藏的优势。
工艺流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两茶制作技艺独特,须师父传授。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暗合“天地人和”之道法,是力量与美学的完美融合。千两茶在制作时间、原料选择、踩制工艺和晾晒工艺方面,均有讲究,可以说是世界上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茶。
千两茶的原料以二、三级的大叶种黑毛茶为佳,其制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黑毛茶制作。这是千两茶加工最基础的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第二个阶段就是千两茶踩制加工。
一是蒸包灌篓。选取上等黑毛茶分次过称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分次装入内衬棕丝片、蓼叶的篾篓内,由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
二是杠压紧形。5名青壮年男子,施展其绞、踩、压、滚、锤工艺,反复多次,最终将蓬松的茶勒踩成紧实的千两茶。
之后,还需将制成品置于晾架上,历经夏秋季节七七四十九天的日晒夜露,吸蓼叶篾片之香气,集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进行自然干燥。千两茶的晾晒往往会安排专人负责,为了均衡水分每天都要进行茶柱头和尾的翻动;同时还得注意雨水和露水等问题。正是由于千两茶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千两茶的产量一直有限,每一支千两茶都来之不易。
口感余韵 岁月转化
千两茶如陈酿美酒一般,有着随时光变化“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千两茶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恰似一个人的青年和老年,随着时光的砥砺愈发沉淀了下来。
品饮也是很讲究的。冲泡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壶或汝窑壶等冲泡,可以将千两茶的色香味充分释放。
冲泡时需要使用沸水,第一泡一般不喝,浸泡时间不宜过长,用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和品茗杯饮用,便于观察其汤色。
千两茶属于后发酵茶,极耐泡,泡饮多杯后滋味依旧醇厚。细细品味,其茶汤红黄明净,口感纯正,常有廖叶、竹黄、糯米的香气。冬季热饮可暖胃,夏季冷饮则清热消暑,可谓四季皆宜。使用传统的煮饮法,口感更加醇厚圆润。要方便携带,千两茶饼和千两易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它既有千两茶的艺术感,又有千两茶的口感韵味,方便携带与冲泡,非常适合现在的都市茶人。
举报/反馈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