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蒙顶甘露的起源

时间:2023-01-28 07:51:58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甘露堂茶——创中国名茶蒙顶甘露代表品牌!

原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甘露堂茶公众号致力于深度挖掘蒙顶山茶的文化内涵与品牌价值!

说起蒙顶甘露,就不得不提蒙顶山茶(也称作蒙山茶、蒙顶茶),民间一直公认,蒙顶山茶最受欢迎的茶就是蒙顶甘露,这一群众呼声于2015年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雅办发〔2015〕45号文件得到确认,官方发文明确“以蒙顶甘露为代表的蒙顶山茶”这一表述,为蒙顶山甘露、黄芽、石花三雄争霸谁优先争议划上句号。

蒙顶甘露的出现,传承于唐宋,发轫于明初。

而“甘露”作为茶名,最早文字见于南宋祝穆(?~1255年)撰写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蒙山词条:“蒙山在嚴道南十里山有五頂前一峰,最高曰上清,産甘露茶,常有瑞雲及現相影現”。

明世宗嘉靖20年(1541年)编修的《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之记载,应该是与《方舆胜览》一脉相承。

但此时的“甘露”非彼时的甘露,盖因宋、元朝时流行饼茶团茶等,徒有甘露之名,而无甘露之实,与我们现今品味到的蒙顶甘露相去甚远,故此不能算是蒙顶甘露诞生。

蒙顶甘露的出现则是在明朝(1541)这一点确认无疑。

在明朝以前,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明初,各地进贡茶叶都沿宋代做法,制成大小不同的团状,即所谓龙团凤饼。

蒙顶甘露以炒烘青散茶形态出现是1541年之间的事了。

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九月下诏:“废团茶,兴散茶”。因为朱元璋认为团茶做法浪费百姓的劳力,下令停止龙团制作,“惟令采芽茶以进”,即直接进献芽茶,由此使得散茶开始盛行。

初时散茶以蒸青制法为主,但出现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而后废蒸改炒,不断改进,炒青制法日趋完美,现代制茶工艺大多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叶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炒青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明朝初年(公元1391年)到了明代嘉靖20年(公元1541年),经历150年,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茶说》等著作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

150年时间积淀,集历代制茶之大成,采用炒/烘青制法,按半炒烘,形卷曲的工艺要求,精工细作,蒙顶甘露不仅外形秀丽多姿,内质也极好,是近代名茶工艺烘炒结合、形质统一的典型。

据黄龙德在《茶说》中记载的蒙顶甘露制作工艺是:“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做一次下釜,炒去青气。以手急拨不停,睹其将熟,就釜内轻手揉卷,取起铺于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复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绿,形如蚕钩,斯成佳品”。与现代的三炒、三揉、三烘如出一辙,从而使甘露形成卷曲形。

时至今日,蒙顶甘露的制作工艺仍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

蒙顶甘露品质特色

外形秀丽,紧卷多毫,嫩绿,内质清香,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清澈明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

历史以来要求蒙顶甘露具有 “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的香味品质,实际上就是要求蒙顶甘露具有嫩香持久,鲜醇爽口的典型风格。

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叶底匀整,嫩绿色润,嫩绿鲜亮。

蒙顶甘露是中国卷曲型名优绿茶的代表。

蒙顶甘露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蒙顶甘露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卷曲型绿茶的代表。

沉淀广袤思维 / 启迪无穷智慧

甘露堂茶—创中国蒙顶甘露代表品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雅安甘露堂茶业

春茶预定热线:400—180—217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甘露堂茶欢迎关注甘露堂茶

本文由中国蒙顶甘露代表品牌——甘露堂茶,原创发布,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投稿邮箱:wyy563@163.com,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为什么说蒙顶甘露是“一瓯甘露更驰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