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易武茶之本源丨传承纯粹易武味
易武茶的本源之历史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一座易武茶山半部普洱史,今天的易武老街仍旧弥漫着历史的茶香。易武老街,见证贡茶的百年繁荣商贾云集,茶号林立;马帮塞途,古道起源。
易武茶区可以说是中国普洱茶名山产区中名号最响亮、历史最悠久的产区之一,尤其自清朝入关后,出现了云南茶叶发展的新高潮。从雍正二年至乾隆六十年的70余年间,大批茶商入山做茶(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云南石屏的汉人,也有少部分来自江西等地的外省人),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的种植,使易武成为一座著名的茶山。清乾隆九年,普洱茶被清王朝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易武因茶而兴,也因茶而旺。从道光二十五年至民国时期的90余年间,是现代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易武镇成为普洱茶的交易和集散中心,商贾云集、茶庄林立不下30余家。
!其中“同庆号”、“同兴号”、“乾利贞宋聘号”、“福元昌号”等10余家大茶号特别有名,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当年这些老字号的茶至今在港台还有人珍藏,而价格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中早已远超黄金。200多年后的今天,易武茶在普洱茶江湖的中地位,依然受到无数茶人的追捧。
生态环境
易武的知名山头、微型产区的茶树,都几乎生长于大山密林之中。更为准确地说,那些能够让人念念不忘的高端普洱茶,其固化价值最终依赖的便是生态环境。一款茶之所以好,除了制作工艺之外,其主要决定因素来源于生态环境的优异。
地域优势能够给这里的普洱茶树,带来与其他产区完全不同样的特色土壤、气候以及其他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可以说,易武的地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难以复制性,以及品质高低之分,均帮助易武茶以比较稳定的品质,确立了其不同风格特征的滋味基础。因为,生态环境是一个可以信赖并保证高杆古树品质和风格稳定的价值所在。
易武茶的本源之
制茶工艺
易武茶古树茶表面的茶质层密度大,经过独有的轻度杀青、轻度揉捻的制作工艺,茶质中的大部分内质还没有全部表现出来。原始森林中的古树茶本身内含物质丰富,再加上易武传统轻度杀青工艺的打磨,未来滋味愈加惊艳,非常耐人寻味。
易武茶新做的茶干茶不显香,待茶体干燥后香气逐渐显露,水分稳定后香气清淡细幽。好茶会闻到较强的甜香、花蜜香。新茶的清香3年内明显,之后转淡,5年基本消失,但是甜香依然。5年后逐步出现向圆润的甜熟果香发展。
根据茶个体转化的快慢不同,大致在3-4年时有个转化期,6年之后茶明显变得好喝,各方面品饮愉悦度呈现上升趋势,10年之后汤水圆润厚滑,陈香明显,15年左右非常好喝。20年左右陈味越发迷人。特别是高品质的易武古树头春茶,极具收藏价值。
在普洱茶名山中,整个易武茶区名山多、成名久。例如:麻黑、刮风寨、落水洞、薄荷塘等较为出名的山头。山头茶是极富魅力的一大因素,易武是出了名的一山一滋味。
口感之争,一向是茶圈内被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仅仅是不同茶类之间,同一个茶类,因为种种细微的不同,也有着强烈的对比。这一点,普洱茶尤为明显。
普洱茶的奇妙,不仅仅在于“临沧茶区”、“易武茶区”、“西双版纳茶区”这样大范围的区别,如果把产区不断分支下去,即便在于某一个三、四级的分支之下,也有着不小的口感之别。
我们不得不提到易武,这个有着无比多出众小产区的贡茶之地。“香扬水柔”是大众对其总体的评价,然而接触普洱茶越深,你越能听到对易武味不同的声音。“麻黑细腻的蜜香是我心中的易武”、“落水洞的甜柔清雅才能勾起我对易武的倾慕”、“刮风寨刚柔并济才能代表易武”……
而在你的心中,什么又是最恰当的“易武之味”呢?
并不是易武味的全部
易武之味,仅仅用“香扬水柔”来描述它是不公平的。易武茶内敛、香气馥郁、优雅和耐人寻味。但无论是微小产区不同的香型与底蕴,还是其存放后的厚重饱满,变化多端,它有着无限的可能。这绝非几个词能说清楚的。
在易武,有着多个令茶客陶醉于此的口味特征线索:花香、蜜香馥郁,柔中带刚的气韵,以及叶底苦涩度的甜柔顺滑。这也成为许多茶客判定易武茶的一个标准。
曾有茶友这样形容易武茶:“第一泡茶汤入口,我愣住了,我形容不出它给我的那独特的香型,满口顺滑的蜜香和甜味让我对刚要滑下喉咙的茶汤念念不舍,打心眼里想把这种感觉留住,不想让那香扬水柔的韵味从我的味觉消失,因为我担心,下一杯我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即便易武茶都有着这些特征,然而整个易武是有着无限可能的一个区域。从各自成名的七村八寨等产区能看出,各个区域的口感并不雷同,有些是花香为主体,有些是蜜香为主体,有些又是以气韵取胜,还有整体平衡程度很高的小区域。
如果你更爱花香,那么薄荷塘等区域可能是你心中的易武,这些地方的茶叶口感特征就是花香比较重。也是受外界追捧最高的小产区。对于蜜香而言,麻黑成为了一个代表,包括落水洞等区域,都是茶客们感受易武茶细腻汤水的至宝之地。
苦涩味较低是易武茶一大特点,特别是在前几泡,让人感觉无比舒畅。同时易武茶不仅仅只有柔,也有刚。而这样的刚却又与其它地方不同—它厚重强烈而又不粗犷。许多人用山野气韵来形容这样的感觉。其中代表当数铜箐河、刮风寨等。
每个人有自己心中的易武代表,无论提到的花蜜香、还是厚重气韵,抑或令人舒畅的低苦涩味。易武茶,总能在它自身的不同区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代表。
同时,在对易武茶口感的不同理解之中,转化的力量不容忽视。要真正讨论内敛细腻的易武茶,离不开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它的魅力。
易武茶的六个特征
你喜欢哪一个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易武之味。在与众多茶友、茶人以及茶评组的沟通之中,我们发现“易武之味”需要表达的太多,但是有着几个大方面的趋势。
有的人对某一区域的花香一试难忘,有的人偏爱另一个区域的蜜香,也有人更喜欢易武野韵……
令人印象深刻的花香:以薄荷塘、草果地等超微产区为代表,易武之味就是一口下去就能感受到的花香。
馥郁的独有花香,令人印象深刻,是一些茶友对易武茶追捧的源头,他们认为,花香最能代表易武味。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以花香为重的超微产区,几乎是现在在茶友当中被追捧得最厉害的易武茶。
持久细腻的蜜香:以麻黑、落水洞等产区为代表,融于汤水的醉人蜜香是易武茶的象征。
汤质醇厚,蜜香清甜,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对于喜爱普洱蜜香的茶友来说,易武是一个难得的宝地,相比较花香而言,蜜香水路甜柔持久,或许更能让人感受到口中的细腻。
甜柔顺口的低苦涩度:以茶王树等产区为代表,不顺滑无易武。
喉咙要舒畅,是部分茶友品鉴普洱的一项重要选项。对于易武茶,这一点能让他们非常满意。相较其它茶区,易武茶的苦涩度较低,顺滑且舒畅。尽管少了苦后强烈回甘的冲击,但饱满丰润的茶汤甜度非常高,回甘生津极好。
柔中带刚的气韵:以铜箐河、刮风寨等为代表,对易武的最爱便是山野气韵。
接触过铜箐河的茶友们都会沉醉于其厚重野韵,这样厚重但不粗犷的山野之气也是存在于易武茶中的一个强烈代表。与其它地方的来得猛烈不同,易武茶的独有厚重气韵中有着柔中带刚的属性。相比甜柔顺口、花蜜香,一些茶友更爱这样的山野气韵,铁汉柔情。
香扬水柔的协调:有人认为易武茶某个产区的特征就是他喜欢易武的理由,又有人认为易武茶的特点是需要综合与协调的,才能真正体现易武“香扬水柔”,同时具有以上特征又不是非常突出,或许更能代表易武之味。
“慢慢来”的柔和:口感与香型只是锦上添花,令人享受的柔和才是易武味的温柔。
或许有人对易武的理解不限于口感香型,在这类人心目中整体特征才是识别茶区的。易武茶的“慢”正是他们心中的易武之味——柔和、清甜,对口腔的冲击与茶气慢慢铺陈开来又慢慢收尾。
易武茶协调性好、汤质柔雅,以“香扬水柔”为基底,不同寨子又有不同的韵味。比如以阴柔见长的麻黑茶,浓郁的蜜香,悠长的喉韵都带着丝丝绵软之意。又比如野味强劲的铜箐河,不仅能够喝到易武的细腻绵柔、还能喝到强烈的山野气韵,层次丰富,韵味悠长。
我们从最初的、麻黑、落水洞,到后来弯弓、刮风寨、茶王树;到现在热门的薄荷塘、铜箐河、天门山等等。在这十多年不断挖掘好茶的过程中,易武古树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惊喜。如今,不管时代如何迭代更新、变化,易武古树茶的滋味不会变,对于“纯粹易武味”的追求、传承,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信念。
饮茶发源的地点考证 很多人都被动辄上万元一斤的古树茶给吓住了,其实正宗的普洱茶古树茶没那么贵,源头茶农分享真实的古树普洱茶! 易武白茶园 | 量少珍稀古树茶、易武茶中的佼佼者~香扬水柔有内质 超强瘦身:花草普洱茶把减肥进行到底! 贵州依托3000多株200年树龄茶树扬“古茶之乡”品牌
标签:
上一篇:山头茶喝到这些,几乎是巅峰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