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利用:药用与食用
在中国,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无不以喝茶为幸事。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窥见茶已深入各阶层民众的生活。
谈及茶的起源,人们往往会引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传说,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有一天,他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感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赶紧找棵树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几片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手捡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品出一股清香,感到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与一般的树木不同,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
这一传说暗示了茶在最初发现时就具有药用功能。
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药茶方剂的是三国时期张揖所著的《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到唐宋时,药茶也已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且复方之用多于单方。服用方法也由原来单一的煮饮法丰富为调服、丸剂、散剂等。
明清时期,药茶的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和充实,茶疗处方更是丰富,适用范围几乎遍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和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药茶的剂型也进一步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以及以药代茶饮等多种类型,服用方法多样,有饮服、调服、和服、含漱、擦、搽、涂、熏等。此时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仙茶、珍珠茶等。
对于茶的药效,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就有记录,历代本草学家和医学家都将茶作为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良药加以应用和论述。
《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明目益思、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
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甚至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而茶作为药用的同时,也作为食用广为发展。
三国时期,张揖在其《广雅》中称饮茶为“煮茗”;西晋时,傅咸在《司隶教》中提到茶,称“茶粥”,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人会将茶的鲜叶采来煮食,并加入米、油、盐、姜、葱、椒、红枣、桔皮、薄荷等作料调味。“煮茶如烹调,吃茶如吃菜”。而“温饮”茶叶的习惯也因此延续至今。我国许多民族也有类似习惯,如内蒙古的奶茶、新疆的酥油茶等。
白居易的《琵琶行》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明唐朝时茶叶生意已相当普遍。我们所熟悉的不加佐料、直接用开水冲泡的方式,也就是“清饮”,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并逐渐受到百姓,特别是文人的喜爱,成为中国主要的饮茶方式之一。
但是,即使作为饮品流传,茶的药用功能也没有被湮灭。中医药中取其药效而发明出来的茶疗方用途非常广泛。
随着现代医学的介入,相关研究不断证实茶叶的保健功效,因其三抗(抗肿、抗辐射、抗氧化)、三降(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保健作用,更是被西方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风靡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许多国家的饮料优劣情况,最终得出“茶为中老年人的最佳饮料”这一说法。
原文标题:茶叶,最初是用来治病的
原文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设计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标签:
上一篇:什么是袋泡茶
下一篇:广东大叶青属于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