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茶叶

点花茶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5-05-07 13:24:48
文章简介:点花茶法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点花茶法 - 简介 花茶花茶的历

点花茶法

点花茶法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点花茶法 -简介

花茶

花茶的历史很久远,据说创始人是元末高士倪云林。

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人称倪迂。云林善山水,为元四家之一,所作山水萧散疏淡、雅洁高致,对后世画坛很有影响。”据《云林遗事》记载,倪云林首创“莲花茶”,后来顾元庆删校《茶谱》,则完整保留了相关内容。

关于“莲花茶”的具体制作方法,顾元庆《茶谱》的“诸花茶法”条有详细记载:“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次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注:屠隆《茶说》里也有同样文字,只是稍稍简略些,应该是从顾文节录而来。)

点花茶法 -花茶溯源

点花茶法

喝花茶的人渐渐少了,都转而喝绿茶、乌龙或者普洱茶去了。是因为花茶添加了花香的缘故,如茉莉、珠兰、栀子、玳玳花等。虽然这些花香也是天然的,但比起茶叶本身的香气,终究有些人工的因素在里面,也就失去茶叶的本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茶叶经过窨制后,许多营养成分都破坏掉了,而且外形上也不美观,品饮起来够不上“档次”,等等。且不说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时至今日,我们的茶池盏畔渐渐缺失了那一缕熟悉的花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花茶也称“香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经非常流行。譬如过去的老北平,吃茶是必定要吃香片的,如果你不会品饮香片,就如同江南的茶客不会吃龙井一样,是要被茶客们耻笑的。梁实秋先生早年曾在北平任教,后来到了台湾,回忆往事,在一篇名为《喝茶》的文章中,就特意提到了花茶,以及北平的饮茶习俗。梁先生是南方人,喜欢喝龙井,却因“抵挡”不住香片的诱惑,于是“独创”了一种花茶与龙井合饮的方法——“玉贵茶”。“玉贵茶”据说是由他家一位叫玉贵的旗人创制的,泡茶时以一半清茶、一半香片入壶,然后冲水,这样泡出的茶汤既有香片的浓馥,又有清茶的清苦,风味堪称绝佳,结果很受欢迎。

花茶的历史很久远,据说创始人是元末高士倪云林。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人称倪迂。云林善山水,为元四家之一,所作山水萧散疏淡、雅洁高致,对后世画坛很有影响。”据《云林遗事》记载,倪云林首创“莲花茶”,后来顾元庆删校《茶谱》,则完整保留了相关内容。

关于“莲花茶”的具体制作方法,顾元庆《茶谱》的“诸花茶法”条有详细记载:“莲花茶: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次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注:屠隆《茶说》里也有同样文字,只是稍稍简略些,应该是从顾文节录而来。)今天看来,这样的制作方法是很原始、很麻烦的,属于花茶的“纯手工”制作方法,也是后世“窨制”花茶的开始。

点花茶法 -制作方法

制做

1. 备器。点花茶法所用茶器以简约为好,主要用器包括点香杯,茶瓯(或盖瓯、玻璃杯、紫砂壶等),公道杯、茶盏数只,其他用器如常。

2. 煎水。水以山泉水为首选,自来水也可用,但需贮放一昼夜。煎水以纯熟最为适用,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三沸水”。

3. 备茶。首先要准备上好茉莉花茶一听,“本茶”一听,并准备纳茶纸和茶匙。

4. 投茶。分别将本茶、花茶投入茶瓯、点香杯中。投茶量是这样的:以绿茶为例,如果投本茶4克,花茶2克足矣。

5. 洗茶。由于“点花茶”法所用本茶皆为较陈的茶叶,所以要先行洗茶。花茶也要洗一遍,但过汤要快,以3秒为佳。

6. 点花茶。这是点花茶法的关键步骤,用沸水直接冲入点香杯后,约10秒,即可出汤,过滤入公道杯中待用。

7. 烹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直接冲入茶瓯(或盖瓯、玻璃杯、紫砂壶等)即可,约半分钟后,开汤。

8. 点香杯中的花茶一般可冲瀹两次,如果还要继续冲瀹,需要更换一道花茶。

以上是“点花茶法”的大概内容,至于其中奥秘,需要反复实践、体悟才能领会,有兴趣的茶友不妨一试。
时值寒冬,万物凋零,遂谢绝尘累,究心茶事。工作之余,惟以读书烹茶自娱。茶不拘新旧,入瓯即为佳品;书不论汉唐,开卷即能有益。于是作闲文一则,以供天下爱茶人品味,并就正于诸方茶家,如此,心愿足矣。

点花茶法 -说花茶

点花茶法

张源在《茶录》里就评论说:“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如水中着咸,茶中着料,碗中着果,皆失真也。”徐火勃 著《茗谭》,则批评道:“吴中顾元庆《茶谱》,取诸花和茶藏之,殊夺真味。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虽一时香气浮碗,而于茶理大舛。”

罗禀在《茶解》里就说得不留情面了:“茶采制得法自有天香,不可方拟。蔡君谟云,莲花、木犀、茉莉、玫瑰、蔷薇、惠兰、梅花种种皆可拌茶。且云重汤煮焙收用,似于茶理不甚晓畅。至倪云林点茶用糖,则尤为可笑。”(注:罗高君这段话引用古人茶事明显有误,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朱权《茶谱》就这样说:“今人以果品为换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将蓓蕾数枚投于瓯内罨之。少倾,其花自开。瓯未至唇,香气盈鼻矣。”这是一种以花代茶的品饮法,因此称作“换茶”。他还介绍了一种“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气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这就是熏制花茶工艺了。不但茉莉、珠兰、栀子、玳玳花等“百花”可以熏茶,连龙脑也可以入茶,较之当时诸多茶家,癯仙的胸怀自然是开阔多了。

时代较晚的《群芳谱》中,也有相似记述:以花拌茶,颇有别致。凡梅花、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金橘、栀子、木香之属,皆与茶宜。当于诸花香气全时摘拌,三停茶、一停花,收于瓷罐中,一层茶一层花,相间填满,以纸箬封固,入净锅中,重汤煮之,取出待冷,再以纸封裹,于火上焙干贮用。但上好细芽茶,忌用花香,反夺其味,惟平等茶宜之。(陆廷灿《续茶经》)这段话很重要,不仅介绍了古代花茶的制作加工方法,也指出花茶的适用范围,对后世花茶加工工艺,有很大启发。

倪云林当初创制“莲花茶”,纯粹是文人雅士的兴到之举,如同他创制“清泉白石”茶一样,仅仅是个人的一种文化消闲活动。但如果从茶文化发展角度看,其意义却是十分巨大的。他不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茶叶品饮方式,更开拓一个非常广阔的茶叶再加工领域,花茶后来能成为中国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茶品之一,倪云林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这样的结果恐怕也是倪云林所始料不及的。

至于后世的花茶加工方法,就很讲究了,有头窨、双窨、三窨的区别……

倪云林创制的“莲花茶”,因为这样“纯手工”制作出来的茶叶是很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没有对茶文化的精研,没有对茶事的痴迷,没有对花茶的偏爱,一般人是不会花功夫做这种事情的。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留给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生存的空间很小,有许多都面临失传的绝境,“莲花茶”也是如此。值得庆幸的是,笔者今年秋天参加“赵州柏林寺禅茶文化交流会”期间,有幸结识了到澳门罗庆江先生,并获得罗先生手制的“莲花茶”一袋,回到长安后一直舍不得独享,前些日子才和几位朋友一起煎水瀹茶,分茶后,茶汤甘淡,荷香盈鼻,真有云林瓯中的清泉百石风味,至今难以释怀。

点花茶法 -参考资料

[1] 中国花茶网 http://www.china-herbtea.com/hcp/ShowArticle.asp?ArticleID=5

[2] 39健康网  http://baike.39.net/7000/7200/7202/87/

本文:点花茶法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11831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滴水香
下一篇:独地茶

标签:点花茶法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