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灸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开头部分描述了建溪水边、武夷山下珍奇仙茗的采制过程,并点出建茶的悠久历史:“武夷仙人从古栽。”中间部分描写热烈的斗茶场面,写到斗茶分斗形、斗味、斗香和斗色,胜败如何,事关茶主的荣辱。结尾部分写得最为生动,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以一气呵成的一组排比,把对茶的赞美推向了高潮,并多处引典,衬托茶的神奇功效,“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它胜过任何美酒、仙药,啜饮之后能让人飘然升天……
这首脍炙人口的茶诗,历来被后人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相提并论,认为有异曲同工之妙。宋蔡正孙在《诗林广记》中评点曰:“玉川(卢仝)自出胸臆,造诣稳贴,得诗人之句法;希文(范仲淹)排比故实,巧欲形容,宛成有韵之文,是故无优劣邪!”
《诗林广记》还引《艺苑雌黄》云:“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二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除了《斗茶歌》,范仲淹还写过另一首茶诗——《潇洒楼》六首之五《茶鸠坑》。爱茶的范仲淹在《茶鸠坑》中对茶作了赞美: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
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
诗画相通,诗中有画。这四句清新明快,琅琅上口的诗,简直就是一幅令人神往的春雨江南茶山图。更富有感染力的是,诗人以拟人笔法,写出满山葱翠的茗芽,是隆隆春雷催出来的。可谓有景有画,有声有色,体现出诗人高深的文学造诣。
范仲淹一生勤政有民,体察民情。他曾被贬饶州。有一天,范仲淹和随从一行人从饶州城里出发,长途跋涉来到鄱阳县东北部的铁炉冲村访问故友胡光先生。
听说范大人来了,村民挑选最大的梨子送给范仲淹吃。当范仲淹问到这里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时,胡光先生当着知州大人范仲淹的面说:“这里的百姓由于茶税过重,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民不聊生,有的百姓已经背井离乡,外出逃难。”范仲淹听了心里十分沉重。
返回城里后,当晚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床,正欲伏案提笔时,想到朝廷里奸臣当道,想起了受迫害被贬饶州的情景,有些为难了,感到自己是被朝廷贬职的人,上奏有可能再遭诬陷。因此,笔尖难以下落。这时他脑海里又浮现出童年时期那苦难的情景,他曾在寺庙里发过誓“不做良相,且当良医”。
这天晚上,范仲淹的卧室灯光通宵亮着,一张减免百姓茶税的奏章写成了,他立即令人送往朝廷。宋仁宗皇帝见了奏折立刻批示准奏。从此饶州百姓无茶税。
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章奏免贡新茶,惠及饶民千万家。”
本文:中国古代人茶“范仲淹”介绍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yi/24046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关于北京人喝茶的茶具"吃茶去"
下一篇:信阳毛尖茶叶传说
标签:中国古代人茶“范仲淹”介绍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