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名考
茶在作物学上是特用作物,为嗜好品类,在植物学上是种子植物,为常绿灌木。
唐代陆羽《茶经》曾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茶。”农本草云:“苦茶”。又据《神农本草》曰:“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盆州谷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可见茶字在古书上的称谓及意义不同,为便于考察,列举如下:
(1)诗经国风、邶有《谷风》一篇,其中有句:“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荼”就是现在的茶,古人叫做苦菜。《康熙字典》云:“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数种,惟荼,苦茶之茶,即今之茶。”可知:古代“荼”字为“茶”字的借用字。
(2)茶的另一借用字,《尔雅》云:“生,可作羹饮,今呼早茶为茶,晚茶为茗,蜀人称苦茶。”意即茶分早茶与晚茶,晚茶为“茗”:这种记载,据史学家的意见,认为是最可靠的记录,也是较合理的说法。
(3)汉代杨雄曾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蜀人饮茶最早,字为茶之俗名。”
(4)茗为古代茶的另一名称。《晏子春秋》云:“婴相齐景公时,食之粟这饮,灸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可见在公元五百年前,“茗”就有作为汤食用的例子。《桐群采叶录》:“西阳、武昌、庆江、晋陵,如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南宋鲍令辉《香茗赋》颂:“茶为芒茗”。所以,至今多沿用“茗”字代“茶”。
(5)水厄唐・温庭筠《采延录》:“晋时蒙好茶,人过车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饮,蒙必云:‘今日有厄’”。洛阳《伽蓝记》载:“魏彭城王勰见刘镐慕王肃,专习茗饮,谓镐曰:‘卿好苍头水厄,不好王侯八珍,如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效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可知在南北朝时,“水厄”二字已成为“茶”的代用语。
(6)丰富庆世南北堂书抄引《斐洲南海记》云:“西平出丰富,茗之别名。叶大而味涩,南人以为饮。”《辞源》:“丰富系本名,叶大,味苦涩,似茗而非,南越茶难致,煎此代饮。”在这里,“丰富”或为茶的别称,或是茶的代用饮料,不一而是。
(7)苦菜《诗经》:“堇茶如饴,皆苦菜也。”许慎《说文》:“茶,苦菜也。”梁代陶弘景以茶作苦菜。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疾病,功效极多,陶弘景误当为茗,茗岂有此效乎?”从此以后才知道茶与苦菜是两种东西。
由上面知道,茶的称谓很多,不是专指茶树上的茶。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将数种不同意义的“荼”减去一划,成为含一种意义的“茶”字。所以自中唐以后,一般学者因受陆羽的影响,逐渐将“荼”改写为“茶”了。
本文:茶名来源介绍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yi/24043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茶名来源介绍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