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艺文化

其实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做了30年熟普_熟普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5-20 16:50:01
文章简介: 一件事,只要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认真30年不变,就注定这件事能让人收获颇多。在茶界,这样的事更是不断被逐一论证,清籁茶叶(ww.chayu.com)现在就有一个“专注熟普30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来也简单:其实

一件事,只要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认真30年不变,就注定这件事能让人收获颇多。

在茶界,这样的事更是不断被逐一论证,清籁茶叶(ww.chayu.com)现在就有一个“专注熟普30年”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来也简单:其实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做了30年熟普,而这30年在她自己眼中也是平淡无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30年。



而正是这样埋首的30年,却成就了“勐海饼、下关沱、谭梅砖”的名号,让7581熟茶砖成为80年代人们对熟普最深刻的记忆之一,现在每当喝到时,与其说是在喝茶,不如说是在复刻当年的记忆。

现在,续上一杯茶,慢慢来听这漫长的故事……


置身茶山,或许就是上世未结情缘

科班出身的谭梅,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就有机会成为大学学子,但由于填报志愿的原因,虽分数过线依然未如人愿。不过命运使然,第一年的落选对于谭梅而言可能是缘分也是福分,仅半年时间,谭梅就参加了第二年高考,顺利进入到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进行学习。



那个时候高考不像现在,很多知识都是自学,比如在茶学中比较重要的化学学科,谭梅当年就是靠着自学考出了高分。

其实谭梅在进入茶学本科之前,一直置身勐海茶山的她,与茶早就有了深深的情缘。

那个年代在勐海,生活的艰苦让勤工俭学成为了必须,谭梅在初中时就和其他同学一起,每当假期就去帮茶厂做零工,这也让她得以在学茶之前就真切地接触到了晒青、扎布、拣茶等等工艺。假期持续一两个月的零工,一天也能赚到1块多钱,而茶香的浸染,却是难以衡量的。



进入大学后,学校组织学生去各茶区实践,对不同茶区的深入探访使谭梅对制茶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说起这些经历,谭梅说:“一直以来能和茶有那么多接触,实在是一种缘分。”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谭梅早早地就和专业的制茶技艺打上了交道。


参与7581改良成为核心技术代表

计划经济年代,大学生就业是包分配的,但昆明地区的茶厂那么多,谭梅却来到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昆明茶厂(以下简称:原昆明茶厂),也刚好是7581熟茶砖正在制作的时候。



在原昆明茶厂工作的短短时间里,谭梅就从一个对普洱熟茶初步了解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对收购原料、生产加工、拼配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

对于原昆明茶厂和7581熟茶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581熟茶砖在生产初期并非一个成熟之作,当时它的稳定性和品质度都没有达到最优,市场接受度也较低。

那时的7581在发酵的程度、选用茶箐的级别、产品的口感定位与拼配方案等,都处于不停摸索的状态中,压制松紧程度、砖形的工整程度、发酵程度、原料级别等都没有达到一个标准化的稳定状态。



当时谭梅的老师吴启英,是原昆明茶厂早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对熟茶专注学习和良师指引下,当原昆明茶厂决心对7581进行改良与规范并扭转其市场表现时,谭梅已成长为发挥重要作用的新一代技术力量。


“跑市场”的经历与客户满意的茶

在原昆明茶厂的时光,谭梅不但学习制茶,更学习如何做客户满意的茶。

1990年的时候,谭梅随单位组织到香港的茶行交流,1991年初的时候,原昆明茶厂又组织了一次“香港深度游”,进行了足足一个月的交流与走访。



要知道那时的香港早已将普洱茶作为日常饮品,谭梅回忆道:“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走访茶行、酒楼等,不管去到哪里吃饭人们都喝熟普,一个茶商拿出的一饼陈年熟七子饼,在当时的市场售价,就已经到一千多块。”

交流中,港商提到的需求特点,所需要的品质,滋味和口感,以及所反馈的产品问题,如滋味淡、汤色不浓、有堆味等等问题,都被谭梅记在了心中,一回到工厂,就埋首一一钻研解决。



时代变革与谭梅口碑

转眼到了1996年,伴随着国企改制的浪潮,原昆明茶厂开始改制,谭梅承包组建了自己的生产经营部,从而使得7581熟茶砖等产品的生产得以继续。



以前的客户知道谭梅还在生产7581熟茶砖都纷纷继续进货,但生产经营部的规模和以前茶厂的生产规模却不可同日而语,年生产量只有50吨左右,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随之而来却出现了大量的模仿者。为此谭梅专门为7581设计了防伪标识,镭射防伪标签的应用,也是当时谭梅在生产经营部时期开始的。


若不是她的坚持,7581要间断8年之久

如果不是谭梅当时坚持生产,把7581熟茶砖的发酵技术和拼配工艺传承延续下来的话,想必7581的历史也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断裂。好在,时代的变革下,还有谭梅始终坚守在这样一款老茶的生产一线上,一做就是30年。 

在谭梅自己看来,她30年的制茶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老国营茶厂里积累丰富经验;后期,在起起伏伏的市场中不改初心。



2004年,谭梅转入昆明南香茶业有限公司下属的云南省沧源佤山茶厂,在公司的支持下一同创立“佤山映象”品牌。

佤山映象随后推出7581熟茶砖,发酵、压制、生产等技术在谭梅手上延续,80年代普洱熟茶的经典口感得以重现,但彼时,随着普洱茶在国内市场的大规模流行,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也丰富了起来,甚至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真正的好茶与经典倒被淹没了。

谭梅笑着说“以前大家觉得喝熟普像在喝中药一样,国内关注的人少,普洱茶大多销往马来西亚,日本、法国等地,直到90年代后期广州才有了熟普热,2004年国内大规模开始流行起来,但很多老的经典,像7581却被掩盖了。”


十年过去,人们还记得的7581味道

佤山映象的7581熟茶砖的销量走高,一部分归功于谭梅的坚持,更多的要源于数十年未变的温润口感。对于喝过的人而言,它并不是一款茶,而是一代人关于时光的回忆,原味的追寻。

2013年谭梅将7581熟茶砖带去台湾参加展销会,茶友一喝便问:“这可是以前昆明茶厂的那个熟茶?”谭梅追问他在哪里喝过,才知原来这位茶友多年前在日本喝过,那是喝过便不会忘记的好味道,于是就将这份味道记在了心底。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很多东西早已物是人非,而这份熟普的本真之味,更历经多少年的岁月变迁,却始终未曾改变。



那一刻,让谭梅倍感欣慰和欢喜。 

谭梅说:“这么多年,7581熟茶砖从诞生到现在都是经典的大众产品,也是紧压茶的代表,更是当时唯一一款出口的茶砖。到今天,还是很高兴能受到那么多消费者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 

是的,任凭普洱茶类花色繁多,但能称得上经典的却不多,7581算是其一。



对于这30年,谭梅没有什么过多的心得和感悟,也说不出什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唯有30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用心。

缘分使然,从小与茶结下如此深缘,坚守“爱一行干一行”的她,对于7581熟茶砖,她说了“情有独钟”四个字,便是对制茶岁月的最好诠释。

谭梅说:“好茶就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自己都不敢喝的茶怎么卖给消费者。”正如佤山映象十余年在普洱茶喧嚣的市场上,总是显得沉默,没有太多的宣传与炒作,但在茶友中说起来,却都口碑相赞,这或许就是一片好茶以及一个好的茶叶品牌所经历的时光检验。



编辑/黑侠

图片/清籁茶叶视觉组


本文:其实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做了30年熟普_熟普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yi/23988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这款茶一面世就售罄,令真正圈内人都为之疯狂,值得持有十年、二十年……_普洱茶
下一篇:捡碎瓷片捡成百万富翁?这八大古窑遗址等着你!_老瓷片

标签:其实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做了30年熟普_熟普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