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一球茶业:古人都是怎么喝茶的?看完这篇秒变茶大师!

时间:2021-11-10 07:56:24来源:food栏目:普洱茶叶 阅读:

古人都是怎么喝茶的?看完这篇秒变茶大师!

 

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群江湖人士赶路奔波了很久之后

 

走进一家茶馆歇息休整,呼唤一声

 

“小二,上茶!”

 

接着我们看到一壶热茶很快就端上来了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不绝

 

饮茶方式随着朝代更替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古人也像我们现在这样简单泡饮吗?

 

当然不是!

 

先秦时期:生吃生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最初,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人们以生吃咀嚼茶树鲜叶的方式,来消解身体的疲乏和不适。那时候,古人十分仰天尊神,茶叶还被作为祭品,敬献给祖先和神明享用。

到了春秋时期,又进一步发展为生煮羹饮,人们开始将茶枝和芽叶一起放在水中烧煮,像煮中药一样煮成茶汤喝,味道很苦涩,被称为“苦荼”。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便提到:苦荼久食,益意思。

 

汉魏六朝:佐料煮茶

 

到了西汉时期,人们改良了粥茶法,开始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和茶叶一起熬煮调味,以掩盖茶叶本身的苦涩。煮制期间用勺舀出浮沫,再盛到碗内食用。

 

这种粥茶法在当时南方的上层社会很盛行,吴主孙皓常在宴会上以茶代酒,桓温也曾以茶宴客标榜自己节俭。而北方人对此还不能理解,依然食用牛乳类饮料,还嘲讽吃茶人为“酪奴”,这就是所谓的“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饮”。

以唐代为临界点

 

之前的人们多为粗放式豪饮,连吃带喝

 

主要看重的是茶的药用价值

 

而唐代及后人饮茶

 

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

 

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更是提升思想境界和修身养性的方式

 

唐代:煎煮并举

 

唐代是茶文化大力发展的时期,茶叶从南方传到中原,又从中原传到边疆,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平民,都形成了浓厚的饮茶风气。尤其是到中唐以后,茶叶在民间的普及性已和米盐无异。

而对于民间延续之前添加各种佐料的“煮茶法”,茶圣陆羽很不喜欢。他认为这种方式破坏了茶的本真味,所煮出来的茶“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是,他创立了细煎慢啜式的“煎茶法”,即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等水微沸之后,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釜心搅动,等到茶沫满溢之后,将茶汁酌入碗内趁热饮用。煎茶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繁杂的佐料,最多以盐调味。

宋代:茶末点饮

 

到了宋代,制茶技艺不断革新,文人名士对茶痴迷,皇室贵族对茶推崇,民间百姓斗茶成风,茶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就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也写了本书叫《大观茶论》,亲自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开启了全民斗茶的时代。

宋人把“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称为四大雅事。那时点茶成了一种风尚,是宋人雅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

 

点茶的做法是:将茶饼烤干、锤碎,碾细、筛取、调匀茶末,然后将茶末放在茶碗里,缓缓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这个过程很像今天的咖啡拉花。

 

点茶手法繁复,技术含量颇高,正适合比试竞技,因此宋人常以“斗茶”为乐。大家有空就聚在一起,看哪个人打的茶沫又多又细又好看。谁要是不会“点”两下,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明清:散茶泡饮

 

明清时期,炒青工艺风靡,大量名茶应运而生,茶风也为之一变。明太祖朱元璋倡导从简清饮之风,大力推广散茶,并下诏用散茶代替饼茶进贡,改革了传统饮茶的繁琐程序。

 

从此,点茶饮法没落,散茶饮法兴起,一直延续至今。

散茶饮法,即直接将茶叶置于壶内或盖欧中,以沸水冲泡,再分杯而饮。既简便高效,又保留了茶的原汁原味,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清代人的喝茶方式,又在明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泡茶茶具和方法简化了很多,基本使用盖碗泡茶,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在慢斟细啜中感受闲逸自然的情趣。

其实,看古人喝茶方式的演变

 

也是我们感受民族发展走向的一个缩影

 

从粗犷走向优雅,从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

 

从进贡朝廷享用到走入寻茶百姓家

 

从中国故乡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

 

郎河一球茶业

 

作为一家有30年文化底蕴的品牌茶企

 

一直以稳定的品质和出口量获得市场青睐

 

香飘四海,让中国好茶遍布世界每一角落

 

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信仰与执着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六大点帮你轻松喝懂普洱熟茶!

下一篇:聊聊普洱茶香气、茶汤入口有甜味

相关推荐
  • 普洱沱茶的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