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河南偃师杏园出土的墓葬品之一。墓主李抒,葬于唐僖宗李儇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表明这把瓷壶至少已有1100年以上的历史,当时主要作为点茶注汤的器具。这件瓷壶,通高为16.0厘米,口径8.0厘米,底径6.4厘米;器表施酱色釉,近底部光素无釉;细颈,口颈呈喇叭状,为圆肩,深腹,平底;肩部一侧为条形耳,相对的另一侧为上竖的短流。整体大方端重,朴素无华,为中唐时的茶壶代表作品。与此壶形态相仿,为时大致相近的作品,还有葬于唐昭宗李晔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的河南偃师崔凝墓中出土的另一把瓷壶,通高为20.1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7.2厘米,整体施月白釉;为侈口,高颈,圆肩,深腹。无论是颈、腹、底,还 是口、流、柄,其外形与李抒墓中出土的酱色瓷壶都十分近似。对瓷 质茶壶,陆羽在《茶经》中曾有评述,说它虽为“雅器”,但“性非坚 实,难可持久”。所以,当时民间通用的还是铁制茶壶。一些地方官 吏,则热衷于用瓷、石,以及银、铜制的沏茶器具。
壶,在唐时多称为瓶,作为点茶注汤的器具,使用并不普遍。这 与唐时人们饮茶的方式有关。当时沏茶的方式最普遍的是用煎茶 法,即用锾将水煮沸,尔后将茶末投入其中,调成汤料饮用,只有少 数地区(或人》采用点茶法沏茶。这时,就需用壶(瓶)代替锾来煎水 注汤。唐代崔钰在《美人尝茶行》中曾写道广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说的就是用“银瓶壶)煎水点茶的情景。实际操作 时,先将茶末放在茶瓯里,然后用茶壶(瓶)将已煮开的沸水向瓯中 注入。注水时,边注边用茶筅在瓯中环回击拂,称之为点茶。对此,唐^苏 在《十六汤品》中曾有所记:先将茶末置于瓯中,用少许水 调成稠膏,“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即用汤瓶将沸水倒入茶 瓯,但需倒得顺通,“汤不顺通”,则“茶不匀粹”;继而还谈到茶汤注 瓯,要“盏量合宜”。白居易《谢李六郎寄新蜀茶》诗中曰:“汤添勺水 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唐时茶壶 (瓶)在民间虽并未广泛使用,但已为文人学士、地方官吏所好。所以,这件唐瓷壶的出土,对研究茶具和饮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茶具发展史上,它是我国最早的茶壶,堪称瑰宝。
本文:唐瓷茶壶-茶道茶具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j/zhishi/11310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唐瓷茶壶-茶道茶具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