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一带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清明节前后举行。
相传,蚕花娘娘曾在清明节时扮作村姑,来到当地含山一带游玩,留下了蚕花喜气。因此人们在清明节前后,相继去含山,祈求能带回喜气好运。蚕妇们用彩纸扎成蚕花,簪于发际。年长者还身背红布蚕种包,绕山一周,祈求山神保佑蚕茧丰收。
在含山,人们把蚕称为“宝宝”或“蚕宝宝”,而从事养蚕生产的女子,在过去无论已婚未婚,通通称为“蚕娘”。从“宝宝”与“蚕娘”这一子一母的称呼,足见蚕与当地民众的亲密关系,也反映出养蚕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蚕的生长需要细致入微的呵护,据《湖州府志》记载:“治蚕始于护种,终于收苗缫丝,而中间时寒暖,慎燥湿,节饥饱,视慈母之护婴儿殆有甚焉。”足见养蚕的艰苦。据当地香农自身总结,从育种到卖丝,需要经过许多道细致的工序。举春蚕为例,其工序就大致分为以下步骤:
育种:清明前夕,将蚕种纸清润于盐水中,随后揩干,包在棉纸里。护种:清明后谷雨前,将蚕种纸展开,用炭盆适度加温,过一夜,有的人家甚至是由老人将蚕种纸放于胸前取暖加温。收蚕:在小乌蚁解化时, 嫩桑叶切细,用野蔷薇花叶研磨揉细拌入,一起撒在蚕种纸上,乌蚁闻到香气会爬上叶面,此时用鹤毛掸入专门的容器,开始喂养,这个过程又称“挪乌”,其间室内要燃炭盆增温。头眠:乌蚁孵化时的第一期休眠,约三天三夜,称一龄期。二眠:蚕头眠醒来吃过桑叶之后的再次休眠,约三天三夜,称为二龄期。三眠:蚕在二眠起来吃桑叶之后又过三四天,进入第三次休眠。这时一般气温已经回暖,因此要取消室内的炭盆,所以又称“出火”。大眠:出火之后,蚕吃过三四天桑叶,便进入第四次休眠,又称四龄期。大眠的眠期通常在两天一夜到两天两夜。在大眠结束之后,蚕宝宝需要连续进食七八天,这一时期是蚕体趋向成熟的阶段,吃的桑叶量也最大,通常需要每两个小时进食一次。在进食七八天之后,蚕不眠也不食,通体晶莹,酝酿吐丝。上山:有称“上蔟”,即将长熟的蚕捉到蚕蔟上去,让其吐丝结茧,蚕蔟即为草帚。加山火:在蚕蔟底下适当加温,加速其结茧,一般进行两个昼夜。采苗:即将茧子从蚕蔟上摘下,一般在“上山”之后五六天进行。
如此,养蚕的过程基本结束。养蚕工序如此繁复,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对蚕苗的收成造成影响。在生产条件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蚕农们很难预计蚕苗的丰歉。在整个养蚕过程中,蚕农们精细劳作,小心翼翼,害怕蚕生病、祈求蚕丰收的心情在劳动中处处得以体现,并由此产生了蚕神崇拜。尤其是山上的马鸣殿,祀奉蚕神马鸣王,俗称“蚕花娘娘”,是这一带蚕农当年的偶像。从一些清代地方文人的诗词中可以知道,至迟至乾隆年间,这一带蚕农在清明时节上含山烧香的风气已经很盛。
据说含山有十大殿、十大景,其中马鸣殿也叫蚕花殿,供奉马鸣王菩萨(亦称蚕花娘娘),香火终年不断。含山蚕花庙会有特定的时间,为每年清明节举行。每年清明节的第一天(俗称“头清明”)开始,至清明节的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吸引了含山附近十里八乡很多百姓前来参加蚕花庙会,其中以头清明较为热闹。含山蚕花庙会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各种府志、县志、镇志都有记载。清道光初年(1821)诗人沈焯的诗就描述了含山清明轧蚕花庙会盛况:“吾乡清明俨成案,士女竞游山塘畔。谁家好儿学哨船,旌旗忽闪恣轻快。”蚕花庙会以头清明最为热闹,其活动的重心就是祭祀蚕花娘娘。蚕花庙会作为一种社区文化,传承的是“祈蚕嬉春”的吴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蚕农们一方面为了祈求蚕神保佑蚕花大丰收,另一方面借神嬉春,进行社区的民间狂欢。20世纪30年代,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和化纤织物的兴起,中国农村经济破产了。茅盾的作品《香市》《桑树》就描述了蚕花庙会走向衰落的情景。1937年末,含山地区沦陷,蚕花庙会几乎绝迹,日寇在含山上修起了碉堡等军事设施,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队集体同育蚕种,提倡科学养蚕,蚕神崇拜意识淡化,祈蚕仪式盛况不再,不过蚕农们仍热衷于“嬉春”的民间文体活动。“文化大革命”时,含山蚕花庙会作为“四旧”被强化禁止。“文革”后当地各乡蚕农又自发恢复了含山蚕花庙会。由于含山蚕花庙会保留了湖州蚕乡的风土人情,极具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价值,得到了湖州市、南浔区、含山村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1993年含山蚕花庙会正式更名为“含山蚕花节”,1996年含山蚕花节被浙江省旅游局列为“96中国旅游年”―――悠悠浙江情的重要节庆之一,1998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含山蚕花节定为“98华夏城乡游”重点节庆活动之一。1991年至今,政府和社会组织陆续投资1200余万元,不仅修复了含山塔,重建“蚕花殿”等传统设施,而且还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含山蚕花节,得到了广大蚕农的认可和响应。近几年的含山蚕花节甚至有杭州、嘉兴等地游客慕名前来参加。如今,含山蚕花节已成为当地一个盛大的民俗旅游节日,含山轧蚕花、高竿船技等项目也均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什么清明节含山会出现如此兴隆的蚕花盛会?善琏镇文化站主任吴水霖先生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天时。清明时节气候乍暖是当地百姓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对于江南农村来说,清明节后就转为农忙,农民们趁此机会游乐一番,也是勤苦劳作前的一种休整。二是地利。含山独特的地理位置、风貌,其迥异于水乡风光的自然美景,很自然成为吸引人的地方。三是人意。含山处于蚕区的中心地带,蚕桑生产是当地人的经济命脉。尽管现在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单纯在于蚕茧,但蚕茧生产还是农民们的传统收入来源,自古到今形成了对蚕神的崇拜。
“吾乡清明俨成案,士女竞游山塘畔。谁家好儿学哨船,旌旗忽闪恣轻快。”这首沈焯的《清明游含山》描述了含山清明“轧蚕花”盛况。含山轧蚕花庙会风俗流传已久,据桐乡方志记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所谓“轧蚕花”,就是蚕农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蚕桑丰收而举行的一项古老的蚕事风俗活动。“蚕花”,是用五颜六色的皱纸扎成的纸花。“轧”是方言词,“挤”的意思。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每年清明时节,含山周边方圆百里的蚕农都争相上含山,购蚕花,轧闹猛,祈求蚕花丰收。含山上下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旧时当家人还要身背蚕种包,先去含山脚下的寺庙烧香,再沿着石阶蜿蜒而上,来到山顶的蚕花殿拜谒蚕花娘娘。蚕妇们则精心打扮起来,把鲜艳的蚕花戴于鬓间,既寄托对蚕花娘娘的敬意,也给自己添上一份浪漫的春色。年复一年,千年沿袭,就形成了含山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以下介绍几个独具特色的节日民俗事象。
杭嘉湖地区向以蚕事为重,在蚕事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育出丰厚的蚕神信仰文化。在蚕乡,在一些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等仪式中经常能听到“蚕花”二字,除了跟蚕事生产有直接关联外,更多的在象征意义上求得蚕事丰收。比如在结婚时,新娘的嫁妆中有蚕笪,用于纺线的棉叉等,带去象征常青的竹子被称为蚕花竹,婚礼仪式上还有撒蚕花铜钿、接蚕花、经蚕肚肠、扫蚕花等“蚕花”主题,让人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蚕花”意象,感受他们对“蚕花廿四分”的强烈需求。清光绪《嘉兴府志》在“蚕”条中载:“禾称天蚕。谓成败衣食凭之,关乎天命,因有以天虫作蚕字。”因“衣食凭之”,自然不敢有怠,除了依靠经验,加切实的勤谨劳作,还要冀求神灵保佑。求蚕花茂盛是蚕农清明节含山庙会一个最主要的诉求,并用“轧蚕花”来突出这一愿望。
“蚕花”一词主要有两种意思:一个重在“蚕”,一个重在“花”。前者如蚕花娘娘、蚕花廿四分、蚕花竹等,指的都是蚕;后者说的是“花”,即用彩色纸或绢等剪出花瓣,用塑料、金属丝等做花托、茎干,每朵12瓣,展开直径约10厘米,有的还用海绵做一只卧蚕附上,几支扎成一束。多年来,人们以善琏镇西面的石淙镇人做的蚕花为好,这两种意义的蚕花在含山都被赋予神力。清明前后,山上山下,均有蚕花出售。这是一种纸制或绢制的蚕花,“被视为利蚕的吉祥物,是蚕农清明节上含山的必买之物。人们有的把蚕花戴在胸前,有的插在头上,有的则带回家插在养蚕用的器具上,以求养蚕好收成。由于人人要买蚕花,形成了‘轧’的热闹场面,人们便称为‘轧蚕花’。”①纸制蚕花在清代已成习俗流行于民间了,清海盐人朱恒在《武原竹枝词》中有诗句:“小年朝过便焚香,礼罢观音渡海航,剪得纸花双鬓插,满头春色压蚕娘。”
明、清两代是湖州地区蚕神信仰的最盛时期,普遍信仰的蚕神是“蚕花娘娘”,又称“马头娘”“马明(鸣)菩萨”等。神的形象是一位女子骑在马上,手里捧着一盆茧。含山蚕神庙中有蚕神塑像,其民间流传着的故事说:从前,当地有户人家,父女二人与一头白马相依为命,父亲出远门长久未归。女儿对马说:“你若能把我父亲接回,我与你结为夫妻。”白马果真把他父亲接了回来,从此,白马整天围着她不肯离开,其父发觉后,经再三盘问,才知道女儿向白马许愿的事,这是万万使不得的。趁女儿不在,他狠狠心,一箭把白马射死,剥下马皮晾到院子里。女儿得知后,连忙奔过去抚摸着马皮,暗自流泪。其时,马皮忽然从竹竿上滑落下来,裹着姑娘随一阵旋风而去,顿时不见踪影。几天后,人们在树林里发现了她,只见她的头已变成了马头的模样,正爬在树上扭动着身子吐丝。从此,人们尊奉她为蚕神,为她建庙塑像,称她为“马头娘”。
这则民间故事在湖州地区流传着,当地的蚕农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自己的理念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又编出了另一则更加地方化和世俗化的民间蚕神故事。其故事梗概如下:清明时节,湖州含山一带村民正忙着裹粽子,好不热闹,可是居住在含山脚下武员外的女儿蚕花公主,此刻却皱着双眉满腹心事。原来是武员外率兵打仗被困于新市(湖州德清县的一个水乡大镇),生死未卜,蚕花营救无计,便贴出告示说:谁人救得吾父,妾身即愿许配谁。只见一白马从白马塘上飞奔而来,张嘴揭下告示,便向新市方向飞驰而去。过了不多久,只见武员外骑着这匹白马安全回家。武员外原本想好好重谢白马的救命之恩,但看过告示并听了女儿的许婚请求之后,甚觉荒唐,坚决不依,只是拗不过女儿,即施“偷梁换柱”之计,将丫鬟小青代替蚕花与白马拜堂。白马受骗,狂奔乱跳,撞死小青。武员外恼羞成怒,杀死白马。蚕花闻讯,撞壁自尽。家人将她与白马安葬在含山顶上。两个月后,蚕花的坟上长出一棵桑树,白马的坟上出现了许多蚕,且爬到桑树上吃桑叶。从此,含山一带的人开始养蚕。为了感谢蚕花公主和白马的恩赐,大家捐款在含山顶上建起一座蚕花殿,殿内精心雕塑了一尊蚕花公主像和一匹白马像。从此,每年清明时节,远近的蚕农都要来含山朝拜蚕花公主,以祈蚕花丰收,生活富足。
经过蚕农这样一加工,又赋予这则古老的蚕马神话故事许多新的内容。蚕花公主还有称蚕花娘娘、马头娘娘,更有称马鸣菩萨的,为当地人所崇拜。到了清明时节,养蚕人家为求蚕花茂盛,专程到含山拜蚕花娘娘,同时也兼求诸事顺利。而大量不养蚕的香客也会带着各种各样的诉求,游含山拜菩萨:务农的求风雨调顺,做生意的求生意兴隆,家有考生的求孩子中高考顺利,等等,没有具体事由的就笼统地求一个健康平安等,有的亲力亲为,也有代为家人等求的。
头清明那天,蚕农在太阳尚未出来之前,就身背“蚕种包”到蚕花殿祭蚕花娘娘。蚕农上一炷香,点两支蜡烛,叩拜蚕花娘娘,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求蚕花娘娘保佑,今年养蚕好。接着便是抬蚕花娘娘出会,以村庄为伍,每个村抬着各自村上的蚕神塑像,高举各色村旗,一路敲锣打鼓到含山参加“轧蚕花”。祭蚕神活动在蚕花殿举行,蚕花娘娘雕塑像前的广场上堆满了祭蚕神贡品,仪式由手拿黄色蚕经的老道士主持,代表了人们对蚕神的崇拜和信仰。四周站满了一个个头顶蚕匾前来轧蚕花的姑娘。在祭坛中央,一手拿黄色蚕经的老道士在吹鼓手的簇拥下,面对汉白玉雕像的蚕花娘娘念念有词,模样十分虔诚。大约15分钟以后,各乡村蚕农便前拥后挤、摩肩接踵地上前点蜡烧香祭奠蚕花娘娘。之后,养蚕妇女还要去蚕花殿祭拜蚕神,并顺便买一些蚕花带回家,插在蚕匾上,据说这样既可保佑蚕花丰收,又可避邪。
从前含山蚕花庙会组织以“村”为单位,由含山附近的村民自发组织。庙会的管理成员也是从每个村中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士负责,成立含山庙会管理委员会,负责清明节蚕花庙会事宜和平日里含山蚕花殿的管理。活动经费来源于含山庙会组织的村落成员自愿捐献钱物。
白相是当地方言,有游玩、玩耍的意思。提起游含山,很多乡民会说“去白相白相”或者是“看白相”。其细微的区别在于,白相偏重于自己游玩、乐和;看白相是看人来人往的热闹,看表演。总之,都是玩乐,都是对游含山的“游”最充分的展示。不同时期的游法略有不同。可以将游含山的白相分成两方面描述:一类是踏青,另一类是看表演。清明时节,江南地区已经是草长莺飞春意浓的景象,清明的食品以青色为多为好,人们同样也看重初春的青绿,希望通过踏青,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给自己带来健康与活力,也带来好运。当地有句俗语:“清明圆子两头尖,吃了要发癫”,一个“癫”字略带夸张地表露出人们踏青、游玩的畅快心情。同样心里乐癫的应该还有那些守摊吆喝和流动兜售的小本生意人。卖吃的、玩的等摊铺前都围满了人,质量是否足够好,价位有没有偏高,在游的想发癫的时刻也都多少大度一些,图个痛快,买个高兴。至于看表演,不同年代有所不同。含山被开发成风景旅游区后,政府等部门几乎每年清明节都举办含山蚕花节,组织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仪式和现代歌舞等表演。到2012年已经是第十七届蚕花节,在4月4日和5日两天,分时间段安排了祭蚕神、船拳表演、摇蚕龙比赛、蚕花戏曲表演和蚕花姑娘评选、互动歌会等项目。除了祭蚕神在仙人潭进行,其他表演都在圣地阁的广场及演出台。每场演出,台下有聚集几百名观众,或驻足,或流动,去留自由。
水上表演同样精彩。“拜香船”表演是在农船中间小戏台上表演各种传统戏曲。“标杆船”杂技表演是用两条农船合并捆绑,中间竖一根约12米高的毛竹,表演者徒手在毛竹梢上,表演一些惊险动作。“踏白船”竞渡是在宽敞的京杭大运河上,南来北往角逐竞渡。船用普通农用木船改装而成,掌大橹者是村上德高望重的老者,“出挑”的是村上最漂亮的姑娘,扳桨和“扯绑”的,都是村上年轻力壮的男子汉。“拳船”表演则是将两条农船合并捆扎,中间设有4米见方供表演用的“拳台”,两边插有各式兵器,船头搭有彩棚,船尾插有“拳船”所在村的村旗。表演者在锣鼓演奏声中,表演各种拳术。这样热闹的场面一直要持续到“三清明”(清明的第3天)。“六清明”(清明的第6天)清早,山下的蚕农又将到山上集会,在山上吃一顿素餐后,开始出会。出会队伍由龙旗(画有龙,取“龙蚕”之意)开道,接着是吹打乐队,上书“龙蚕胜意”等的4块行路牌,手持木雕“八仙”像,以及锣鼓班子、队伍从北面下山,绕含山一周。这样清明节含山祭祀蚕神的活动便拉上了帷幕。
总的来说,含山蚕花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了江南蚕乡宗教、民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特征,堪称蚕花庙会的代表。含山轧蚕花庙会,反映了蚕农对蚕桑丰收的期盼,更表达着蚕农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正是因为拥有着这样强烈的追求和渴望,含山蚕花节才有蓬勃的生命力延续下来,轧蚕花风俗成为蚕桑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蚕花节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23379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蚕花节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