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话天下

世界地球日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5-19 22:22:35
文章简介:  从1970年开始,每年的4月22日是人类对于过分陶醉对自然界胜利的一个反省的纪念日,这就是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产生的时代背景  环境问题早在古代就产生了。只是在那个时代世界人口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人类活动对环

  从1970年开始,每年的4月22日是人类对于过分陶醉对自然界胜利的一个反省的纪念日,这就是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产生的时代背景

  环境问题早在古代就产生了。只是在那个时代世界人口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太大,环境问题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
  1764年,一位叫瓦特的英国仪器师,在实验室里敲敲打打弄出一台蒸汽机。他万万没有想到,竟是他的这双手撩开了一个新的文明的序幕。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爆发了工业革命。许多国家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工业文明也随之涉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工业文明的兴起,为人类提供了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精神食粮。机器成了整个工业文明的化身。在生产出入类需要的产品过程中,机器的一头吞食着数以亿吨计的能源和矿产,另一头却吐出废气、废物和废热。它在几百年内给人类创造出的财富抵得上人类几千年的共同积累,然而它在一代人期间所消耗的石油、煤炭,却是地球数亿年内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昨天,我们还为工业文明带来的财富而欣喜若狂;今天,我们却为它带来的灾难而忧心仲仲。由它一手造成的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犹如潘多拉盒子里放出来的恶魔,搅得世界不得安宁。
  环境污染,就是工业文明释放出来的一个撤旦。20世纪以来,它给人类导演出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悲剧:
  ――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空气,短短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专家们在事件发生后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认定硫的氧化物是主要致害物质。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发生烟雾事件。由于空气污染,致使5911人发病,17人死亡。据推断,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
  ――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市出现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使得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有毒烟雾中,导致许多市民喉头发炎和不同程度的头痛。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全境为沉雾覆盖,首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短短4天内,4000多人命归黄泉,同时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它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率成倍增加。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罹难。
  ――1955年以来,  日本四日市笼罩在硫酸雾中。1964年,  “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开始有人因气喘病死亡。1967年,有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患者已达500多人。
  --1953―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市水体受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使水俣湾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引起中枢神经疾患。中毒者283人,其中死亡60人。
  ――1955年以来,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水体受含镉废水污染,被污染的水又被用去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的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中毒,全身疼痛,故称“痛痛病”。据统计,1963―1968年5月,共确诊患者258人,死亡128人。
  ――1968年,日本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使用的多氯联苯载体混入米糠油中,食用后中毒,患者5000多人,其中16人死亡。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做家禽饲料,又造成几十万只鸡死亡。
  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一行行催人泪下的记述,仅仅是工业发达国家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的一部分。频繁发生的公害事件造成许多人死亡、残废、患病的惨剧。仅在美国就有多诺拉镇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害,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人们纷纷从痛苦中觉醒,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有关环境的民间组织如两后春笋破土而出。
  1962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森(RachelCarson)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ntSpring)揭露了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造成了生物和人体的损害,推动了国内外民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寂静的春天>在宣扬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环境保护的读物中,公认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书评家罗伯特・唐斯博士把这本书列为25种“改变美国的书”之中的―一种,并认为此书在美国历史上产生的作用,以其引起反响的迅速热烈、社会影响的广泛深入,足可以与潘恩的(常识)、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辛克莱的《屠场)相提并论①。一般认为,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学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的。
  这位被称为“大自然的贞女”、“为野生动物献身”的女士――雷切尔・卡森,1907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大学二年级她读了必修课――生物学,从此对森林、大海、形形色色野生动物的兴趣,全部融进厂这门学科。
  卡森女士清楚地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越来越不慎重。从此,她全身心投入到广泛收集资料的工作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1962年卡森所著《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并且立刻引起轰动,触动了美国社会,引发了一场历时数年之久的激烈论战――杀虫剂论战。而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就是由卡森的这本书首先提出的。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把滥用滴滴涕等长效有机氯杀虫剂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系统地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动。杀虫剂论战不仅唤醒了美国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警觉,而且推动了美国政府改变对农药的政策取向。
  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普尔・埃利希根据他亲身考察,写了<人口爆炸)一书。由此,人口及与其相适应的资源消耗的问题被引到环境议题之中。这时在人们的观念中,人已被理所当然地置于原来一直被认为是其对立面的自然之中,而不能单纯考虑人们自身的利益了。于是,  自《寂静的春天》就业已开始深入到公众思想之中的生态学名词,现在则几乎家喻户晓。此时,著名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在40年代提出的生态观――“土地道德论”的价值重新被发现。在入和土地关系的问题上,长期以来都是建立在经济为基础上的,人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而利奥波德认为,人需要改变这种关于土地的观念;土地不光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以及生活在其上的动物和植物,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在这个共同体内,每个成员部有它继续存在的权利。
  利奥波德的“土地道德论”,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所谓和谐,是指这个共同体的完整和复杂,也就是要保存至今尚存的一切生物;所谓稳定,则是指土地的完好无损,也就是维持生物塔的复杂结构,使其能具有发挥功能和自我更新的作用;所谓美丽,则是道德上的动力,也就是不要仅着眼于经济,还要从更高的价值上去看问题。因此,和谐、稳定和美丽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
  在美国的历史上,从这样的道德角度提出人和自然关系的标准还是第一次。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物质生活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高消费成了这个社会的一大特点。同时,人们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高,使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物质上的享受,而开始渴望更高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样的道德氛围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环境,并且希望为它做点什么。“地球日”的出现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标志。

第一个地球日

  “地球日”的发起人公认为是盖洛德・纳尔逊,而丹尼斯・海斯则起了重要组织作用,甚至有人称他为“地球日”之父。    11962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开始做说服肯尼迪总统的工作,希望他在全美作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旅行,这样做将会使大家都来注意保护环境,并且最终使其成为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肯尼迪总统赞成了这个主意。1963年秋,纳尔逊与另外3名参议员参加了肯尼迪这次旅行的头一部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达到纳尔逊的目的。于是,当初的那个想法后来就演变成了“地球日”。
  1969年夏,纳尔逊和他的参议院的同事成立了一个组织,制订了纪念全国性地球日活动计划,并于同年9月初宣布了这件事。全国老百姓的反应极为热烈,以致使纳尔逊达到吃惊的程度。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环境优雅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就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1969年他正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当他听到纳尔逊的提议,要在全国各大校园内举办环境保护问题的讲演会,海斯就设想在他就读的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市举办这样一个演讲会。于是,他飞到首都华盛顿去会见纳尔逊。
  年轻的海斯向纳尔逊谈了自己的设想。纳尔逊听了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境保护运动。
  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纳尔逊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社区性活动。举办“地球日”的主意就这样形成了。他选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
  头一个“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巴里・康曼瑙、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人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10万人向纽约市第五大街进军,支持这次活动。据统计,这一天全美国有2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和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画和图表,高呼12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在这一天里,性急的民众也采取了过激的行动:在波士顿,有13个示威者因为抗议一个飞机场的扩建而被捕;在印第安那大学,嬉皮士们堵塞了发出难闻气味的混凝土污水管道;在亚特兰大,成堆的可口可乐瓶罐被堆放在可口可乐公司总部的前门……全美三大商业电视网和公共广播系统对地球日的活动情况作了全天的报道。

地球日的意义及作用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美国国内,根据总统令,1971年和1972年的地球日扩展为“地球周”。在随后的几年旦,美国国会通过了28个有关环境的重要法案,其中包括《净化空气法》和(净化水源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建立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
  在国际上,在“地球日”的推动下,各国保护环境、救救地球的呼声日益高涨。1971年6月27日至7月3日,在芬兰举行了“环境未来国际会议”。中国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内设立防治污染的“三废”管理机构。在第―-个“地球日”之后的第2年,即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届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在世界环境保护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地球日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久,在1973年1月,联合国设立了环境规划署。国际上许多热心环境保护或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组织,如“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也应运而生。
  在世界范围内,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政府机构和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增加,“地球日”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球日”演变为“世界地球日”

  1970年“地球日”过后,“地球日”每年都受到世人的关注。但在其最初活动的20年间,并没有特别引起世界范围的注意。虽然经过20年的努力来改善环境,但全球环境恶化的步骤仍在加快:地球的臭氧层出现空洞;由于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破坏加剧;滥伐森林及有的濒危物种消失;土地荒漠化等种种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消息,仍接踵而至。20年来继续出现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虽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经具备,但却不能得到很快实施,其原因是缺少实施这些方法的政治愿望。环境保护主义者必须跳出原有的框框,动员人们重视环境问题,使各个组织重新考虑自己的工作重点,使世界各国领导缔结历史性合作的协议,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自1970年以来,“地球日”的影响逐渐扩大,在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网,已经超出下美国的国界。虽然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的协调,但由于有广泛性的群众性基础,每年的地球日都能开展各种活动。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1990年的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们决定,要使1990年的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地球日,以促使全球亿万民众都来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为此,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以1990年4月22日为目标日期,举行高级环境会晤,为缔结多边条约奠定基础。呼吁各国采取积极步骤,达成协议,以阻止和扭转全球环境恶化趋势的发展。同时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保护环境,进行国际合作的政府,在本国举办“地球日”20周年庆祝活动。
  庆祝“地球日”20周年活动的呼吁,得到了五大洲各国和各种团体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美国总统布什宣市:把4月22日作为美国法定的地球日,并呼吁公民积极投身到改善环境的行动中去。
  “1990年地球日”主席丹尼斯・海斯事先拜访了伦敦、巴黎、罗马、波恩、布鲁塞尔等地的活动小组,并得到明确的答复,同意将1990年的地球日作为国际地球日进行纪念。亚洲、非洲、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积极响应,组织纪念活动。众多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学生联合会、青年发展与合作协会等,也都表示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地球日”20周年纪念活动。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都进行了地球日活动。据统计,全球约有2亿人参加过各种有关的活动: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办了“地球日”专题音乐会。在多伦多围绕着环境主题举办了专门电影电视节和大型“地球日”音乐会。在温哥华举办了生态节和艺术品拍卖,100多位加拿大艺术家捐献了作品,拍卖得来的钱用作生态基金。童子军从一处拟被砍伐的森林中运出树木,在其他地方重新栽种。
  ――前苏联社会创新基金会和保护和平与自然协会在地球日发起了义务生态劳动。举办摄影和艺术展览,群众集会和音乐会等活动。促使公众关注国内和国际环境问题。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也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地球日活动。
  ――在法国,身着蓝、绿色服装的人群,行军、聚会、组成人链,开向布列塔尼地区的海滩,呼吁保护海洋。在图尔的卢瓦尔河的南北两岸放二三干只风筝,象征着保护地球大气。在各大主要城市共同行动清除废物,开展拾废纸和塑料袋运动,包括清理喷雾罐、回收水银瓶、收集卢特河上的废船和废杂物。在土伦市,为一个2.5米高,名为“从立碑始,到接受止”的垃圾雕塑举行揭幕式。    ・――在德国,环境科学家聚集在慕尼黑主广场上,散发了1万个有邻国寄语的气球。
  ――在英国,伦敦神圣地球信仰社发起环境戏剧比赛。
  ――在非洲的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部组织植树活动和举办公众讲座。组织中学生考察附近的河流、湖泊,了解工厂排放的废物所造成的污染。一些大学发起成立了“肯尼亚国家环境俱乐部协会”。这一天,肯尼亚共栽种了150万棵树木。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央电视台为纪念“地球日”20周年发表了电视讲话。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分别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地球日”的呼唤)和<为了人类的未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人类的前途,历史的重任――写在“地球日”20周年之际>等文章纪念“地球日”20周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摇篮在呼唤”大型文艺晚会,4月22日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国家环境保护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四集电视专题片(只有一个地球),并在黄金时间向全国观众播放。除此之外,中央和地方还举办了展览会和学术报告会等各种纪念活动。
  以上种种事实说明,到了1990年4月22日,即“地球日”20周年之际,全世界都进行了地球日活动。从那时起,“地球日”才有了国际性,称得上世界地球日。全球“地球日”活动组织机构是一个松散的自愿的联盟,各地各自独立开展纪念活动。由国际知名人土和环境专家组成的组委会和顾问组,负责与各国、各参加活动的组织团体联系,协调和指导工作。

地球日之父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在今天被誉为“地球日之父”。
  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他一直致力于环保活动。

世界地球日诞生背景

  美国的1970年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失败,在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露事故。人们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鉴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美国国会在地球日这一天休会,近40名参众议员分别在当地集会上讲话。伦特・杜贝斯、保罗・埃利希以及拉尔夫・纳德等美国的名流发表了演讲,阐明集会的重要意义。据统计,这一天全美有2 000多万人、1万所中小学、2 000所高等院校和2 000个社区以及各大团体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随之,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地球日成为多个国家共同的环保纪念日。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地球日,全球有141个国家、2亿人参与,成千上万的各项活动在各地展开。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人们身穿蓝绿两色服装开展了捡拾废纸和塑料袋、严禁随地倒垃圾的活动。目的是提醒每一位地球居民都为捍卫地球环境、改善地球环境作出贡献。身穿蓝绿两色服装是表示为捍卫地球环境而行动的决心。

本文:世界地球日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23365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国际宽容日
下一篇:世界无烟日

标签:世界地球日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ldquo;一两春茶一两金&rdquo;,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