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回到家乡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时,周绍军作为全村第一个在广东有所成就回来的人,却没有在县城修高楼,而是扎根山平土肥的大屯村,在深山里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种茶之路,只为回馈这片生根之地,圆同乡百姓致富之梦。
回到家乡开辟种茶路
“那时候看到乡亲们还靠种一亩水稻收一箩米过日子,我这心里就不好受。”在周绍军的眼里,家乡大屯村有着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本是种植茶叶的宝地。“大屯村有890户3256人,其中贫困户154户465人,均喜粮不喜茶。一户人家靠水稻和玉米,一年下来,只能刚好维持生活,当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田土也慢慢荒了。”
周绍军知道,打工的日子并不能让乡亲们过得宽裕。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到了大屯村。在2003年当上村主任的那天,周绍军对老支书坚决地说:“不搞好茶叶我就不当这个村主任!”
周绍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动种茶。当时大屯村有一片600亩的老茶园。周绍军的种茶路便从这里开始。他带着几个村干部锄草、剪枝、施肥,让老茶园焕发新面貌,慢慢地吸引了一些村民加入。
2005年,大屯村与邻村被并为一个大村,土地面积扩大了7倍。2007年,石阡县委把大屯等7个村及龙井的2个村规划打造成万亩茶园,周绍军再次担任了村委会主任,他立志要把能种茶的地方都种上茶。“当时种茶的阻力非常大,群众担心种茶不种粮食吃啥?我就把村干部分成工作组,让党员带头种茶,一家一户作动员。”
从2005年到2011年,大屯等7个村投入人力8万人次,把零星不足千亩的茶园扩大成1.53万亩的茶园,争取项目建成产业硬化路136公里,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在昔日荒山蓬勃兴起,实现了户均一亩茶。
打破阻碍复兴茶园路
2010年,大屯村1530亩茶园成了苔茶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硬化路实现组组通,危房、漏房改造全覆盖,全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这时,为提高茶产业发展效益,大屯村引进了浙江隆泰茶叶生产公司到大屯管茶制茶,但由于企业管理不善,2014、2015两年间都没有采到较好的茶青,企业被迫停产,群众也从种茶转向“骂茶”。
为了复兴茶园,周绍军用家产抵押向信用合作社贷款260万元,成立了大屯兆酆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募集资金965万元,建成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村里的贫困户和其他茶农都以茶园入股的方式,联结到合作社共同经营,村里人自己成了当家人,让茶园再一次焕发荣光。
2016年,茶园内建成“宋宝安茶叶育种基地”等20余个茶叶育种基地,翠芽毛峰加工生产线1条,合作社成为全县唯一一个进入贵州特色产业研究院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茶青50吨,生产名优茶3吨、大宗茶20吨,人均种茶增收2000元。
做出品牌兴盛产业路
“2016年,龙塘镇共有茶叶加工厂18家,但制茶手艺参差不齐,茶叶经济价值久低不增,我们在制茶工艺环节卡了壳。”2016年,“提品质、打品牌”成了周绍军种茶路上的风向标。
一次偶然的机会,贵州茶产业名家毛万彬来到大屯,与茶叶打了31年交道的他,是铜仁茶产业的泰山北斗,专家的到来让周绍军看到了希望。
第三天,周绍军就带着茶叶拜访毛万彬,把发展茶产业的故事及聘请他担任顾问的想法说出,两人一拍即合。
毛万彬加盟后,大屯村制茶水平直线上升,管茶技术逐步提高。茶园由粗放式管护变为集中式管护,茶叶加工由专制名优茶向制优大宗茶转型。
“石阡苔茶品质好,周支书有想法,能吃苦,我十分看好。”毛万彬的徒弟安修琴到大屯两个月感慨颇深。
48岁的蔡邦文在周支书的号召下,结束26年的广东打工生涯,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并担任副理事长。当兵复原的祝光明,毅然放弃外出创业,发展63亩无花果作为园区支撑产业。监事长李铭2016年重新回到合作社,并带头种植了11亩茶。
周绍军带领大屯村村民走了15年兴茶路,终于让大屯村旧貌换了新颜。截至2017年8月,大屯村种植茶园1530亩,涉及13个村民组206户,贫困户通过茶园入股合作社,实现分红27.7万元。此外,大屯村苹果桃、无花果、蜂糖李、蔬菜种植、肉牛养殖产业遍地开花结果。2017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9000元。
本文:兴茶之路上的新时代“愚公” ——记“铜城仁者”2017年度人物周绍军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20439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他做了20多年茶叶生意 如今年销售额达几千万元
下一篇:金骏眉茶叶 特级正宗武夷山桐木黄芽蜜香金俊眉红茶新茶散装250g
标签:兴茶之路上的新时代“愚公” ——记“铜城仁者”2017年度人物周绍军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