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历史上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涌入易武,“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之众(俗称:奔茶山),形成了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连茶林的格局。但因当时,茶山事端不断,清政府“严禁客商入山作茶”。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够茶,茶商才得复入。据清人阮福《普洱茶记》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然就要优先进贡京师。官使们将普洱茶献进宫廷,深受皇宫喜爱而列为贡品。《普洱府志》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而易武、倚邦等茶山所产的以早春茶(春茶)为原料蒸压精致的上乘普洱茶———“园茶”每年要缴纳“八色贡茶”既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重团茶及用锡瓶装的芽茶、蕊心茶和以小匣装的茶膏。据阮福查阅《贡茶案册》所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之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买办收茶瓶、缎匣,木箱等费……”。
贡茶极为考究,“于二月间(农历)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易武和倚邦过去的茶农民间流传着“采办贡茶,忙上不忙下”,意为采办贡茶是天旨,是皇帝的指令,自己的事情再忙都得放弃,以采办贡茶为要。因为贡茶任务完成了,老百姓的茶叶才能上市,民间也才能贩卖。在加工过程中逐渐由茶商设店,官府派专人监制为主。如易武茶商李开基的“安乐号”茶庄,车顺来的“车顺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获御赐“瑞贡天朝”匾额,李开基、车顺来被光绪皇帝敕授“例贡进士”,李开基还被史部敕命为修职佐郎。车顺来获得的“瑞贡天朝”匾额,至今尚存。
本文:易武贡茶的历史故事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6955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清朝时期的闽南“港口茶”
下一篇:茶文化--雅士茶道
标签:易武贡茶的历史故事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