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华茶史

茶马古道”上白族文化的缩影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4-01-18 09:35:34
文章简介: 报道组日前来到"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喜洲古镇,这里有典型的白族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是白族及其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喜洲古称"大厘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因其富饶和气候宜人

报道组日前来到"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喜洲古镇,这里有典型的白族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是白族及其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喜洲古称"大厘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因其富饶和气候宜人成为王族的避暑休闲之地,同时也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中转驿站,来往的马帮都要在这里停留。到上世纪初,以"永昌祥""锡庆祥"等"四大家""八中家""十六小家"为代表的70多家喜洲商号遍布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盛极一时。

记者走进喜洲古镇,看到石板路两旁都是高大宽敞的白族建筑。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初年洱海周围就筑起了"城廓村邑"的民居,而注重居住条件是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流行俗语说本地白族人"大瓦房,空腔腔",外地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说白族人即使节衣缩食也要住得舒适。

白族建筑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白族民居大量采用以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由于受苍山洱海东西走向的影响,白族民居以北方常见的坐北朝南为贵,其民居主房多为坐东或坐西,大门设在东北角,布局上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等。

在这个蛛网形结构的古镇里,有88个古意悠远的大院落。镇上家家流水,户户养花,随意走进一家白族院落,不用打招呼,可以随处走走看看,白族居民会善意地对你笑笑,甚至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午餐。在伊家大院里,门窗上的木雕都是雕工精美,线条流畅,白族妇女杨凤英告诉记者,院落里住着17户居民。她在高大的屋檐下摆着一个小摊,向偶尔进院的人兜售她的儿媳妇做的小鞋、布老虎、蝴蝶等手工艺品。

整个古镇里最有特色的要数宝成府了。这处宅院占地360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原主人严宝成为其取名为"镜庐"。严宝成的父亲严子珍是"永昌祥"商号的创立者,乃喜洲首富。宝成府分南、北、中三院,北院和中院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三房一照壁""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造型为青瓦人字大层底。在北院和中院,可以看到白族茶道"三道茶"表演,我们还现场参观了在南诏时期产生的白族民间工艺扎染制作,还看到了民俗展示,如白族中堂、新娘房、宗教展示等。而南院则为中西合璧的三层洋房,登上屋顶阳台就可以俯瞰整个古镇。

我们走访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赵家大院,堂屋的墙壁和地面上的石板都有约4米长,有的上面有长长的裂缝,据说是以前的地震形成的。可惜的是屋檐下的龙头形雕刻都已在"文革"期间被锯掉,门上的精美雕花也被铲掉了,只有从墙壁上模糊的大理石山水画中还能隐约感受到历史的悠远。住在院里的83岁老人赵建新说,喜洲古镇气候氤氲湿润,所以石板地上、墙上都长着蕨类植物,他养着茶花、兰花、银杏等花卉。

记者看到路边许多窗户装着可以拆卸的木板窗,陪同我们的《苍洱时讯》记者王淑云以前当过导游,她说窗户里面的下方是空的,马帮驮运的货物从窗户中递进去,就放在窗户下方。

我们走过窄窄的石板路小巷,准备离开。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她像熟人般热情地招呼我们:"不歇歇啦?走好啊!"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