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伦敦主妇开始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汉口的新军却踢翻了汤锅”。
中国茶网资讯:本月开始,维尼开始历史经济学专题扫盲,开8历史真相背后的经济学潜规则,第一篇,茶叶革命。
有文盲会问,出口伦敦的茶叶和武昌的兵变会有毛个联系?维尼从头开始推导,先简单梳理一下晚清的财政史(这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可以跳过。反正维尼向来对文盲读者群就没报过多大的希望)
晚清财政抓住几个重点就可以厘清。福寿膏战争之前,朝廷最大宗的收入是田赋,皇粮国税养活衙门官人,这是最标准的封建经济模式。之后五十年,世局大变,朝廷又多了两大宗收入,一是外战带来多口通商,关税大增,一是内战带来地方自辟财源,厘金大涨。虽然关税要和洋人协商,厘金要和地方分肥。但毕竟是新增财源,朝廷国库多了两大进项,自然底气足,可以夸口同光中兴。
说句题外话,财富这回事,不是藏之于民,就是掌控于官。历史上所谓中兴,盛世之类名词,无非都是一些伪概念而已。例如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之前,综合实力肯定是中国的N倍,可要论国民日常平均生活水平,拿日本农民来说,不要说和沿海一带的江浙农民比,就连战乱不断的四川农民都比他们吃得饱。而民国的小资文人,更是没事就去游学,因为东洋消费低,下女便宜嘛。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关键在于当时的日本是个高度集权国家,典型的国富民穷,而民国就如当今的希腊,虽说政府更迭,党争不断,国家财政吃紧,可因为权力分散,多级制衡,自由度就高,财富多半藏于民间,国民的生活水准自然差不到哪去,于是有了北洋的白银时代,南京的黄金十年。
言归正传,继续说晚清财政,甲午,庚子两次战后天价赔款。朝廷没钱赔,只好借外债赔款,可外债也是要还本付息的。于是关税和厘金被拿来做了信用抵押。事情到了这儿,朝廷如果不多事,帐目总体还是平的(田赋支应官人行政开销,关税,厘金支应外债本息偿还),可朝廷又要搞新政,这就是财政的拐点,新政有两个火车头,一是练军,一是学堂。
旧军的团防营勇,主业干的是城管,协警的活,副业则是靠漕运,里卡之类自主创收,养活自己。好比现在,每当看见黑猫警长们,出现在高速路卡,为淫民服务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春节快要到了。而旧式的科举教育,教材大纲都是固定的,最多也就是自己或是宗族出钱,私塾,义塾里雇几个老家伙来讲解一下应试答题技巧。这两件事,前者朝廷只是象征性的出点兵饷,后者压根不用国家财政负担。
可到了新政时代,这两样都变成了烧钱大户。要练一支近代化的新式军队,一张口就是宣统八年之前,要有48个陆战师,海军要恢复荣光,向英,德军购要开大单,教育更是要建立从初小,高小,到中学,大学,师范,技校等一系列大手笔,全包式的新学堂。这两笔巨额财政开支从哪来?有两个新式发动机。
一是福寿膏捐,一是铜元余利。福寿膏税收,大家都明白。铜元余利稍微解释一下,晚清货币,开始只有铜钱和银两,后来外洋流入了银元(这些都下文细说)。因为当时市场银价下跌,出现银贱铜贵。官府看到这点,有了办法,制作铜元。关键在这,材质上看,都是用铜,一个铜钱重1钱2分,一个铜元重2钱7分,可币值上,一个铜元却等于十个铜钱。说白了,铸币余下六成的铜,成为官府余利,这笔钱可以去套购白银等等,里头花样多多,各级官府的小金库自然膨胀。
起初,两个发动机牵引两台机车,还能全速前进,可到后头,困难了,先是福寿膏捐,朝廷和地方官府为了分配份额问题,上下互有心结,彼此屡屡杯葛,而且洋人提出禁烟案,给朝廷施加了巨大压力。洋人为何这么环保?因为大清的山寨能力太强,土药已经压制了洋药,还能反过来抢滩英伦市场,逼得洋人只能产业升级,开发研究白面去了,所以在禁烟问题上洋人是很高调的。有了地方抗税与外人禁烟压力,朝廷在土膏统捐问题上,收入自然大减。
后有铜元烂铸,带来的通胀。这也很好理解,开始银贱铜贵,法定100铜元换1银元,实际市场价格是75铜元换1银元,这叫升水。官府投放出去的铜元,市场信用高,再加上铸造过程中抽水的6倍铜元余利,于公于私都是情势一片大好。可市场行情变幻,欲望更是难以抑制。官府看见铜元推行顺畅,价值看涨,于是把手头劫余的那六成铜,干脆也铸成铜元投放市场,牟取暴利。可同一时期,国际银价却开始回升,这下悲催了,超额投放的铜元加上银价回升,变成双鬼拍门的格局,通胀如期而至,要120个铜元换1个银元,这叫贴水,之后铜元比价一路跌,最后贴水变成跳水,不仅余利泡沫破灭,而且背上更大的财政包袱。
福寿膏捐发动机熄火,铜元余利发动机着火。那练军和学堂两台机车怎么办?又不能停下来,只能再想辙开辟新财源,学堂这一块,推出印花税,盐斤加价,田赋加征,厘金加课,杂税统捐,房屋契税等等,光听这些名称,就知道草民有福了。于是有了宣统二三年间,乡民反钉户牌,捣毁学堂的群体性事件(老百姓最直接,晓得人口普查,钉户牌这类把戏,都是为了确定收税目标做的前期摸底热身,新增的赋税又大都是流向学堂)。而为了练军,提出的建议更多,有说要用宫中内帑,隆裕太后说这是欺负寡妇,有说要开捐例,要借洋债,清流说这是丧权辱国,侮辱斯文,有说要借用巡警衙门结余的财政预算,善耆说绿衣吃饭凭什么要我们黑皮出钱,有说要邮传部把火车票提高两成,盛宣怀说俺们交通部又没有高铁,最后不知那位高人想出的办法,茶叶出口,商战强国。
简单点说。要靠茶叶为外贸龙头,出口套汇,既商战扬我国威,又换回了大笔资金,用以练军云云。有时候和这些FQ压根就没法交流。他们所谓的战略思维逻辑都是呈单细胞直线发展,好像洋人都是SB,坐在那等着你来赚他钱似的。茶叶出口了吗?出了。外汇有了吗?有了。中国茶商赚了吗?赚了。洋人喝茶喝傻了吗?没傻?那有人问,难道各方都满意了,就没人亏吗?这项贸易里的确所有交易方都满意了,可和茶叶外贸半点关系都没有的中国人都亏了。
这笔账的奥妙在哪里呢?首先洋人身上毛多,比孙猴都精,绝对不做亏本生意,买卖的时候都是压价到比当地成本还低才成交,在外贸环节,大清茶商一毛钱都赚不到。那茶商都是亏本倾销?为什么亏本都作?雷锋投胎,还是有出口退税?是不是姓雷不好说,退税,那时的海关是洋人话事,这些小动作还搞不了。
关键在于银价汇率。大清是银本位,宣统时代英国是金本位,1英镑含7.3几克黄金,当时国际金银比价是1比38左右,大清1库平银含银34点几克,7.3几乘38再除以34点几,大概1英镑等于8两多银子。这是理论上的合理汇率。但大清是个汇率操纵国,上手段。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