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华茶史

茶歌,茶史的活化石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3-02 16:51:20
文章简介:  中国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因茶之名而衍生出来的各类文化艺术,如茶诗、茶戏、茶道等,如今都成为了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茶歌,因其通俗易懂、容易哼唱而广泛流传。   茶歌,唱的是历史  明朝后

中国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因茶之名而衍生出来的各类文化艺术,如茶诗、茶戏、茶道等,如今都成为了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茶歌,因其通俗易懂、容易哼唱而广泛流传。

茶歌,唱的是历史

明朝后期朝政废弛,官员腐败糜烂,贡茶制度下的苦役劳形繁重苛刻,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富阳江谣》当时便全面深刻地描述了当时老百姓苦难的处境,控诉朝廷无情压榨的历史。因茶而兴,因茶而败,为研究明朝茶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富阳江谣》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茶歌,记的是辛勤

一首《武夷山茶歌》从清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相传是每年从江西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创作的茶歌。记录的是为了谋生的劳工们风餐露宿到武夷山采茶,采茶生活困苦潦倒,反映当时采茶的艰辛与劳累,也折射出了采茶工们的辛勤劳作。

《武夷山茶歌》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茶歌,赞的是茶叶

茶,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是一种超凡脱俗之物。当然也有着不少茶歌吟唱、赞美茶叶的净美的品质,用茶叶的美好来赞美人世间真挚的情感,寄寓对婚姻、生活美好的向往。

  《茶茗词》

恭祝致告,茗献清芬。

仙人掌设,瑞草魁号。

龙团解渴,雀舌生津。

雨前云雾,珠宝味歆。

  《赞茶歌》

说赞茶,就赞茶,我把茶籽说根芽。

人也好,水也甜,水里加糖比蜜甜。

恭喜你夫妻结百年。

茶男茶妇,成双成对。

姜盐泡茶,多滋多味。

之子于归,茶喝双杯。

宜室其家,再要糖茶。

在很多产茶地区都有流传着很多有趣丰富的茶歌,或歌颂着茶农们的辛勤劳作,或赞美茶叶美,或通过茶叶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并用歌唱形式,在民间流传发展着、传播着中国茶文化,所以茶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底层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歌唱形式,记录着当地茶叶采摘制作的历史,成为了研究茶史的活化石。

本文:茶歌,茶史的活化石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16250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中国最早的茶叶著作是什么
下一篇:从荼到茶有关茶起源的故事

标签:茶歌,茶史的活化石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