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府图说》反映了清代云南“普洱府”属及另外一些地方包括境外若干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情景。分别介绍了“老挝”(也称为“挝家”,傣族的一部分);“鲁屋猓猡”(彝族的一个支系);“莽子”(也称为“莽人”,傣族的一部分);“阿卡”(哈尼族的一部分);“撒桓猓猡”(彝族的一部分);“艮子”(也称为“孟艮子”傣族的一部分);“绷子”(傣族的一部分);“弋罗”(也称为“戛子腊”,傣族的一部分);“苦葱”(也写作“苦聪”、“苦宗”,今天哈尼族、拉祜族的一部分);“缅和尚”(也是傣族的一部分);“花百彝”(傣族的一部分);“长头发”(傣族的一部分)等十二个民族称谓的生活,风俗活动,居住环境等。每幅画皆在左上角或右上角题有跋加以说明。这对研究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等云南古代上诸民族的社会习俗有一定参考价值。
现将各幅绘画内容及跋文分述如下:
第一图:老挝
画面上绘有一男一女,男的头戴漆笠,身穿斜襟和尚衣,腰系一布带,下穿大腰宽腿裤,赤足,正转身与一妇女说话,这妇女头缠包头,身穿长袖衣,腰系紫色长花筒裙,赤足,边走边说话。他们皆肩挑东西,正走在一座小石桥上,两边悬崖陡壁,整幅画面形象逼真。跋文在图的左上方,为:“老挝,性驯,布衣漆笠,善治生,时入城市懋迁有无,普洱府界有之。”
老挝又称挝家,为老挝境内老族,流入普洱后,初称老挝,后成为傣族一部分。清朝时期从老挝流入云南边境的部分傣族被称为“老挝或挝家”,他们主要居住在普洱府的边界上。“老挝”所指为今老挝境内泰语系统的老族。其地与普洱府属车里土司地区相邻,因而“常出入内地贸易”,有一部分更迁入“普洱府边界”居住,随后便混入普洱府属境内的“摆夷”之中。而当其迁入之初,则仍保留其原籍而称之为“老挝”。后逐渐被同化,解放后统一被称为傣族。
普洱府,驻今普洱县。雍正年间鄂尔泰在西南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活动中,在云南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普洱府。它的管辖区范围包括了今思茅地区的绝大部分和西双版纳的全部。它的建立,反映了元、明以来中国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不断向云南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和最终的巩固。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对云南南部边疆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改善,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相应的也就巩固。
今天生活在普洱市孟连县、景谷县的傣族,仍戴斗笠、着统裙,做生意等。与画面表达的几乎一致。
本文:【普洱府图说】中的清代少数民族(一)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11621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普洱府图说】中的清代少数民族(二)
下一篇:历史上老普洱与六堡茶的关系
标签:【普洱府图说】中的清代少数民族(一)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