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茶山的地方,情况会好些。陈宏谋《再禁办官茶弊檄》一文称:“普思诸山,当兵燹之后,地方疲惫。苗倮得归业,惊鸿甫集,十室九空。深山穷谷,别无出息,所产茶树,实苗倮养命之源。身任地方,急宜视为一方生计所资,加以抚绥,设法保护。”
普洱府是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立的,普洱茶这一名称就因为普洱府的设立而被确定。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时任云贵总督的尹继善率先颁布了云南地方茶法,允许茶商入山制茶购茶,以7斤为1筒,不论精细粗老,每担(100老斤,120市斤)为1引,当年颁发3000茶引。按引征税,每引征银3钱3分。
今天,我们在勐海的许多乡村集市,都会遇到傣族妇女在卖东西。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学会傣语是一件必需的事情,因为许多地方的生意都是傣族在主导。
从历史来看,傣族的积极参与,让傣语成为勐海区域不二的“官话”,傣语中“茶”的读音la,也通过贸易与交往,被永久地留在了其他兄弟民族语言中。方国瑜说:“彝语撒尼方言、武定方言也称茶为l,纳西语称为le,拉祜语称为l,皆同傣语。”由此他认为,其他民族最早饮用的茶,是傣族供应的,西南各族人民仰赖西双版纳茶叶的历史已很久了。
这些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艾敏霞写《茶叶之路》的时候,也把傣族列为世界上最先饮用茶水的民族。
有关当地人“赖茶而活”的生存状况,雍正到光绪年间的文献里时有记载。到了民国年间,西南地区的茶叶也不能自外于西方的冲击,情况显得更让人揪心,民族问题变成了国际问题。茶确实有着凝聚民族认同的功能。“普洱茶的作用,已不仅是一种名茶和单纯的商品了。”方国瑜说。英国入侵西藏前后,都企图用印茶取代普洱茶在西藏的位置,但效果不佳,藏民拒绝饮用印度茶。林超民说他们“非佛(海)茶不饮”。
方国瑜写《普洱茶》的时间是1930年,他从产地和命名,在历史、语言和经济三个方面对普洱茶作了界定。他的弟子林超民说,这是第一篇系统论述普洱茶的文章。其后林超民在方国瑜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年代发表了《普洱茶史话》,在许多细节上丰富了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大热之后,林超民又写了《普洱茶散论》,把1980年代之后的普洱茶发展史作了梳理,澄清了许多关于茶的误会。
本文:云南对普洱茶的记忆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11591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普洱茶--选择了勐海
下一篇:早期经典普洱茶简述
标签:云南对普洱茶的记忆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