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华茶史

普洱熟茶的历史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5-09-08 18:24:15
文章简介:  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普洱茶历史上何年何地开始生产熟茶,书本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最早的说法见于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称为末代熟紧茶。作者在1993年4月4日于云南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展示
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普洱茶历史上何年何地开始生产熟茶,书本上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最早的说法见于台湾出版的《普洱茶》一书,称为末代熟紧茶。作者在1993年4月4日于云南思茅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展示。末代,指的是清末民初。思茅当地报纸亦报道展示的末代熟紧茶生产于1927年。

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紧压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货到港大部分改为散茶。建国初期内地土改,茶行老板成分高,正在运动中,故而紧茶加工中断了。云南山高路险,旅途遥远,茶行雇佣马帮,一匹马只能驮运50公斤散茶,紧压茶却可以驮运70公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输方式,决定了紧压茶的身世。我查阅了与紧压茶生产有关地区大理、版纳和思茅的文史资料,1974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没有熟散茶,自然不会有熟紧茶了,因为生紧茶不可能再人工发酵为熟紧茶。是时香港经济发生变化,地价高涨,散茶体积大,存放成本高,人们发明了发水便利快速生产普洱茶的方法。又一个历史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50~70年代香港人工发酵加工云南普洱散茶有如下数家:联兴隆,南记,生记,林记,宝泰,同安及长洲福华等。50年代,内地同香港几乎没有沟通,但香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消息还是传进来。许多普洱茶书对熟茶一贬再贬。云南普洱沱茶是用人工发酵普洱散茶压制的,法国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对云南沱茶进行的系列研究和药理实验,对象都是熟茶。法国人与我们不同,注重药理结果而不过分注重过程。云南1974年开始试验人工发酵普洱茶,几十年来基本上出的是熟茶,生茶出口比重不大。尚未陈化的生茶,不是定义上的普洱茶,在外贸部的出口统计和海关的分类上都列入了绿茶类。

人工发酵普洱茶是发明创造,与自然发酵异曲同工。当然,人工发酵做出的普洱茶并不等于陈年普洱茶,陈年是需要岁月洗礼的,只是人工发酵普洱茶的陈化时间大大少于自然发酵。人工发酵普洱茶品质的好坏,既决定于渥堆技术,又决定于存放时间。发酵时出现黑霉和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就报废了。熟茶的优点是立竿见影,存放五年以上就能喝到一杯醇和的普洱茶,缺点是渥堆发酵茶身受损,不耐放。生茶的优点是自然底气足,在陈化过程中茶味变化多端,耐放,待醇和时,茶汤中还有一股活力,缺点是陈化周期长,老子存茶儿子喝,会渐渐脱离现代人的生活意识。市场上有人提倡喝尚未陈化的生饼。那不是喝普洱茶,是喝绿茶,一是浪费,二是喝不出普洱茶特有的滋味和陈香、喝不到历史、喝不到普洱茶奉献给人类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创造的另一个奇妙世界。霸气大的新的生茶,现在喝一是口感不好,二来也是浪费,没霸气的新的生茶,尽管口感还行,但是达不到甘纯滑陈的口感。没霸气的新茶,存放也没用,不如现在喝!

云南大叶种茶苦涩味重,太霸气,对味觉的刺激太强,生产的滇青茶和滇绿茶口味不适合已适应小叶种绿茶口味的许多销区。普洱茶的“醇”是由生涩对应来的,越生涩转化得越“醇”。小叶种“普洱茶”不耐放,不出“醇”,因为它不够苦涩。正如食用葡萄太甜,也不出“醇”。如同酿葡萄酒,苦涩味极重,当水果吃,味则不对路。云南大叶种茶在自然演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通过后发酵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

本文:普洱熟茶的历史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iliao/11499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枝头凤凰之普洱茶
下一篇:普洱土家人茶文化

标签:普洱熟茶的历史

最新图文资讯

  1.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 “卡乐比”、“白色恋人” 在上海中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中国使馆前,现在摆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3.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享红利 恩施玉露:沐浴春风身价高 茶企、茶农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