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5日电 新疆:“沙漠人参”筑起绿洲屏障 鼓起农民钱包
新华社记者 刘兵 白志强
初冬的南疆,正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拾棉花促增收的繁忙时节,但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农民吉力力·艾合买提夫妇今年却在家门口找到了挣钱更多的工作:采挖“沙漠人参”肉苁蓉。
“我和媳妇在‘苁蓉小镇’采挖肉苁蓉,每天挖400多公斤,每公斤挣采挖费1元,按天结算。现在不到1个月已经挣了8000多元,相当于拾棉花两三个月挣的钱。”吉力力·艾合买提说。
虽然是新手,但近1个月来吉力力·艾合买提已掌握了肉苁蓉的采挖方法:用坎土曼(锄头)向梭梭根部挖去,一般挖到三四十公分就能找到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肉苁蓉,然后从沙地中把肉苁蓉整根或整窝刨出来,最后回填沙土,等新一批肉苁蓉生长到明年开春再采挖。
吉力力·艾合买提说的“苁蓉小镇”,其实是和田县肉苁蓉种植大户李云海与塔瓦库勒乡60户贫困户共同成立的苁蓉小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塔瓦库勒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当地农牧民增收脱贫条件极其有限,流动性沙漠更是常年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2012年以来,李云海带领社员们在3.2万亩沙漠中种植成活固沙抗旱乔木梭梭1800万株,沙枣、胡杨等20万株,在梭梭根部套种肉苁蓉,把荒凉的沙漠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药材基地。
合作社成员吐尔逊·买合木提告诉记者:“合作社和我们进行技能传授加劳务的合作方式,教会我们采用滴灌技术种植梭梭、管理林带以及采挖药材、按标准分拣药材。日常的种植、管理工作每天工资120元,收获季节按采挖量结算,每天收入300元以上。这几年跟着合作社干,我家在2016年就实现脱贫了,我家院子和5亩红枣林也不再担心被风沙掩埋了。”
塔瓦库勒乡党委书记陈洪权介绍,目前“苁蓉小镇”的3.2万亩梭梭套种肉苁蓉项目除了防风固沙、帮助60户农户实现稳定脱贫,还在采挖季带动季节性用工500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下一步塔瓦库勒乡将组织200户农户到“苁蓉小镇”长期稳定就业,从事防风治沙、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并依托和田至阿拉尔的沙漠公路开发特色药膳美食、沙漠旅游等产业,使“苁蓉小镇”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小镇,助力脱贫攻坚。
记者从和田地区肉苁蓉协会了解到,肉苁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补益类中药之一,被誉为“沙漠人参”。截至2018年底,和田地区沿绿洲边缘推广种植红柳、梭梭约40万亩,接种肉苁蓉30万亩,其中10万亩肉苁蓉已产生效益,年产量达5000吨以上。和田已形成肉苁蓉种植栽培、切片加工、保健食品等产业链,以肉苁蓉提取物为原料的保健产品已销售至日本、韩国。肉苁蓉产业链带动了和田地区3万余户农民稳定增收。
和田地区林草局党组书记陈宝军表示,近年来和田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变黄沙为“黄金”。目前和田地区丰富的核桃、石榴、红枣、肉苁蓉等林果资源吸引了120家林果加工企业落户,平均吸纳就业300人以上。2018年,和田地区农牧民从事特色林果业获得的收入已达人均年收入的35%以上。
本文:新疆:“沙漠人参”筑起绿洲屏障 鼓起农民钱包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shehui/25738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青山绿水育出康养产业——“中国长寿之乡”巴马绿色转型新观察
下一篇:“离宅不离村,离家不离亲”——山东单县探索完善贫困老人长效安居保障
标签:新疆:“沙漠人参”筑起绿洲屏障 鼓起农民钱包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