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北纬22度的景迈山上阳光正好,潮湿又清新的空气中混杂着淡淡茶香,苍翠古木上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
“我们好像经历了两个世界,变化太大了。”走在古茶园中,芒景村村委会主任科哎华感慨颇多,“自然环境没有变,但是生活完全改变了。看,这就是一棵三四百年的古茶树。”他指着身后一棵三四米高的茶树说,“我们这里的变化,就是因为它。”
古茶树上的春茶刚被采摘完 彭诗奇 摄
茶叶,给封闭了千年的景迈山带来了财富,也带动了澜沧的发展。
2018年1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在普洱澜沧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茶,正是澜沧县发展打造的“一业”,全县50万人口至少有一半人的生计与这片小小的茶叶有关。
澜沧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当地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地百姓是否能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
改变从砍茶开始
从台地茶到生态茶收入翻番
对很多人来说,景迈山是伴随着普洱茶的热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2007年是普洱茶狂风暴雨的一年,原先我们虽然种茶,但是收入很少,2007年收入一下子提高了。”科哎华说,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2007年的高价,2008年普洱茶市场高台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