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武夷岩茶、铁观音、老白茶存久了会酸,所以老茶出酸味是正常的?

时间:2023-01-29 18:37:02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个茶友来讨论。

说起一桩怪事。

说他存的茶,无论武夷岩茶、铁观音、老白茶还是熟普,存两三年之后,都会有酸味。

于是,他总结说,看来老茶出酸味是很正常的。

这个认知,吓到了村姑陈。

这种逻辑,完全,就是伪逻辑的标准范本。

比如,一个女生,恋爱了5次,次次都遭遇劈腿,于是她便得出结论,说天下男人都会劈腿。

这结论是对的吗?

又有一个女生,嫁了3次,3次都跟婆婆相处艰难,于是她便得出结论,天下的婆婆都很凶恶。

这结论能成立么?

当然不能。

这叫以偏概全,这叫没找到主要矛盾。

古代的皇帝喜欢写罪己诏,洋洋洒洒一大堆,列举自己的各种罪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出了事,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啊。

别人存的茶,都干燥鲜活,而自己存的茶,不管是六大茶类里哪种茶,都酸了,这难道不应该是自己的原因么?

(画外音)李麻花:大侠,哪种茶都能存出酸味,也是一种能力啊!

《2》

是的,如果能把自己存的茶,全部存出酸味来,那肯定是自己的存茶方式或者存茶环境出了问题。

赶紧去整改吧。

比如,仓库太潮湿,导致水汽进入茶叶袋子里,时间一长,引起茶叶的过度发酵,生出了酸味。

比如,取用茶叶的习惯不好,每次打开茶叶袋子之后,没有及时密封,就让袋口敞开在那里,一来二去,茶叶与空气中的水汽大量接触,泛出酸味来。

比如,喝茶的时候不是用小罐子分装茶叶,而是喜欢从大箱里取茶,且一取一大盘,这盘茶叶放在桌上半天,才想起来倒回箱子里去。如此一来,这摆在桌上大半天的茶叶,便吸入了水汽,成为了一个“带潮体”。

它再被放进箱子里之后,便会影响到箱内其它干燥的茶叶,把多余的水分传递给它们,时间一长,这整箱茶叶都被传染了,水分一多,发酸便是分分钟的事了。

上述这些,都是一些小习惯,容易被忽略。

而正是这些小习惯,才会在假以时日之后,衍生出大问题来。

防微杜渐,便要从小事着眼。

《3》

然而,茶友说了,我这茶发酸,并不是受潮的原因。

是因为烘干时的温度过高了。

欧~~这是何解?村姑陈搜索了一圈自己大脑里关于发酵和发酸的化学常识,怎么也想不明白,发酵不跟水有关,倒跟温度过高有关。

茶友一看难倒了我,大乐。

他祭出了自己的理论依据:

茶叶表面有活性酶,烘干的温度过高,会让失活的活性酶在储存过程中跟氧气发酵,生成酸味。

所以,他的结论是,老岩茶老白茶老普洱老铁观音会发酸,是因为加工过程中烘干温度太高。

听完这番话,我愣是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茶友更乐了,说,看,总算有一个知识是你不懂而我懂的了吧?

我没有回复。

因为,我在想,要怎么回复。

此时村姑陈的心情,就像一位缝补高手,面对一件全是裂缝的衣服,需要思考一下如何下手、从何处下手。

《4》

首先,发酵是个生物化学反应。

它的形成,是由浸出液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

“发酵”这个词汇在生活中往往是人联想到发面制作大饼、油条、馒头、包子,或者联想到食品酸败物品霉烂。

馒头没有发酵好,便发酸了;米酒没有发酵好,也发酸了,从而生成了醋。

可见,酸味,是“发酵”这种生物化学现象所形成的。

这一点,北方喜欢吃面食的茶友,四川腌过泡菜的茶友,江浙酱过酱菜的茶友,以及东北做过辣白菜的茶友,肯定深有体会。

而茶叶,这种干燥的植物叶片,这种原来并没有酸味的物质,要想生成酸味,也必定得要通过发酵才能生成。

众所周知,发酵的基础条件,是水,与氧。

那么,如果一款茶,出厂的时候是极干燥的,像这位茶友所言,烘干温度太高,烘过头了,茶叶干得不得了,几乎完全没有游离态的水分了,那么它在陈化的过程中,怎么会生成酸味呢?

没有水,怎么发酵,怎么发酸?

那肯定是这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受潮进了水,这才满足了发酵的条件,最终在高温与茶叶细胞中的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生出酸味来的。

故而,茶叶存出酸味,必定是含水量太多的结果。

否则,不会发酵,也不会发酸。

不管哪种茶,都一样。

《5》

其次,茶友说,茶叶的表面有活性酶,该活性酶与氧气发酵,生成酸味。

这个理解则更加超凡脱俗(超越了现代生物学与化学的理论基础)。

茶叶细胞中,有一种酶,叫多酚氧化酶,它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参与分解茶多酚,让茶多酚减少(转化成别的对胃不构成刺激的络合物)

但这种酶,它并不是存在于茶叶表面的,它是住在茶叶细胞质当中的。

如果存在于表面,那不是老早就氧化了吗——早在萎凋的时候就氧化了。

另外,这种酶的作用,是氧化茶多酚,使其减少,从而减少茶汤对胃的刺激——它的存在可不是与氧气发酵生成酸味。

生成酸味可不是它的强项,让茶多酚变少才是,千万别把茶叶发酸的“重任”强加到它身上。

并且,如果胃不太强壮的茶友,喝茶的时候就要多喝含这种多酚氧化酶较多的茶,有它的存在,茶叶当中的茶多酚会一天一天减少(转化成别的对胃不构成刺激的络合物),变得更加温柔,适合任何人群饮用。

《6》

发酵,氧化,都是基础的常识。

发酵,需要氧气,发酵,需要温度,发酵,需要水。

而一款烘干温度太高的茶,高温已经让茶叶当中的游离水分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又如何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酵生出酸味呢?

存起来的茶发了酸,必定是有水分,加上氧气与温度共同作用,形成发酵,才会生成酸味。

所以,认为“太干的茶会发酸”,这是一个完全脱离了现代生物学与化学基础的谬论。

太谬了。

不信?

拿一袋干面粉,不放一滴水,发酵一个来看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武夷岩茶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这个认识误区,离真相太远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