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翻倍“三人组” 为什么是它们?
如果按照2021年报营收增幅的排行榜来看,我们能发现前三甲增幅都超过了三位数,它们分别是:
第一名:酒鬼酒,营收17.14亿元,增幅137.31%;
第二名:舍得,营收23.91亿元,增幅133.09%;
第三名:水井坊,营收18.37亿元,增幅128.44%。
稍微有心的人就能发现,这一幕在行业调整期那几年出现过,次高端品牌攻城略地、动辄三位数的增长,仿佛一切都回来了!
1、凶猛的三位数增长!
可能单纯说增幅数字,没啥直观认知,其实我们稍微从时间维度展开一下,就能看出这种业绩爆发的不容易,三位数意味着翻倍式的增长,换句话说:2021上半年几乎赶上了2020全年的规模。
酒鬼酒去年全年18.26亿元,2021上半年就超过了17个亿;
舍得去年还是ST,业绩27亿,今年半年达到了23亿;
水井坊去年下半年猛追实现了30亿+业绩的稳住,今年上半年才真正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说2020年因为疫情不具备太多业绩参考性的话,我们不妨找到了2019年的数据做进一步比对:水井坊在2019年的历史最好成绩16.9亿的基础上再次突破,创造新的峰值;舍得同样如此,但是跳跃性更大,从2019年的12亿元一跃差点翻倍;而酒鬼酒这三年一直在保持增长,增量更是达到了10个亿的台阶。
这充分说明:三个品牌都一举突破疫情的间断性影响,再次走到了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记录。
2、从个性到共性,为什么能这么猛?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这三个企业都是次高端品牌,都具备先天发力高端的基因,同时消费者认知广泛。客观而言,这些品牌受价格带天花板影响比较明显,当行业调整时期茅五普遍价格回落,白酒行业天花板下沉的时候,它们生存空间被压缩;而当行业好转的时候,它们的复苏势能与节奏又要明显强于很多区域品牌。
品牌层面的全国化影响力,消费者高端消费记忆认知、市场的泛全国化布局、次高端乃至高端的价格定位……这些标签构成了次高端品牌的印象。从具体企业个案来看:
酒鬼酒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公司主营内参酒、酒鬼酒、湘泉酒三大品类,目前已经形成了高中低档全系产品线。从产品结构占比来看内参(千元价位)5.2个亿,酒鬼(次高端价位)9.8个亿成为业绩主驱动;同时独占馥郁香品类,尤其是随着“馥郁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颁布,酒鬼酒未来的品类优势更加明显;而且全国化布局不断加速,同时独立的市场组织团队赋能。
舍得这个半年报有点太狠了,其爆发式增长同样来自中高档酒18.8亿元的破局,核心是受益于次高端扩容和渠道快速开拓,低档酒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沱牌曲酒、沱牌六粮等高性价比产品快速放量。此外,值得重视的是,随着舍得控股方从天洋变为复星,渠道信心有所恢复,公司控货挺价理顺渠道价值链,经销商盈利能力实质改善,上半年新增经销商448 家,净增加经销商103 家,招商节奏显著提速。
水井坊同样不弱,特别是朱镇豪从代总经理正式成为总经理,这本身就是重要信号。此外更是大动作不断,开始更加接地气,无论是高端酒销售公司的成立,还是发力网球营销,亦或是即将举办的典藏新品上市发布,这些信号背后都是一个重振水井坊形象的归来。从市场调查情况来看,公司聚焦高端化、产品创新、营销,全年业绩目标有望稳步实现。目前公司产品矩阵齐全,批价坚挺,臻酿、井台、典藏批价能有稳中上升的势头。
3、从次高端到高端,需要什么?
其实所有的酒企都希望成为茅五,都希望培育一个价格足够高的大单品,在高端方面获得自己的话语权。但客观上,从实现的可能性而言,次高端品牌是具备更容易向上走的可能性的,也就是说:酒鬼酒、水井坊和舍得是相对具备在高端放量的可能性的。当然,这里的高端指的是600~1000元价格带。
从对标的角度而言,目前酒鬼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内参千元价格带能达到半年5个亿的规模,这很不容易,这也是酒鬼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成为次高端阵营中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品牌代表。固然能够把高端做起来需要很复杂的因素与时间培育成本,但从酒鬼酒的案例来看,有这样几个关键点:独立的高端基因的内参品牌;馥郁香的品类优势;差异化的产品视觉符号;大商入股的内参酒销售公司独立运作;多年品牌央视高空投放;区域文化推荐会的落地举行;不断文创联名款的产品创新搅动……
可能在此轮高端抢占中,酒鬼酒已经有了先发优势,但同样水井坊与舍得依然有很大的机会,一方面次高端与高端市场依然在扩容且足够大,另一方面只要理顺通路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水井坊同样成立了独立的高端酒销售公司,且典藏新品即将全面升级,对高端市场显然磨刀霍霍;而舍得借势老酒赛道和艺术占位,也是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构建起一条发展的新路,同样可圈可点。
同样国窖1573为什么能成为站稳高端阵营的第三瓶酒,可能核心是国窖1573构建起一种新的品牌文化表达,而这符合新兴人群对高端酒消费的需求与调性。新消费理念的出现其实是人群迭代带来的,而这种变化一定是新消费品牌崛起的最佳时期。市场没有一成不变,但总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变,是时间,是战略,是坚持,是自我笃定,偶尔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原标题:增长翻倍“三人组”,为什么是它们?|中报解读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