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2020年江苏gdp增长率(2021年江苏CPI同比上涨1.6% 拎牢米袋子菜篮子)

时间:2023-02-25 08:36:32来源:food栏目:物流新闻 阅读:

 

  □ 本报记者 吉强 许海燕

  昨日,做为2021年本年度主要经济信息之一,CPI率先出炉。江苏调查支队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2月初,江苏CPI同比下跌1.8%,跌幅较上月回升0.9个基点,结束“两连涨”,重回“1时代”;本年度信息也就此落定,年内CPI累计下跌1.6%,跌幅较上年回升0.9个基点。全省CPI年内累计跌幅更低至0.9%,江苏和全省均实现了“3%左右”的通胀总水平预期调控目标。

  尽管信息轨迹“前低后高”,单月跌幅最低达2.7%,但得益于中央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步加码,特别是在关键民生问题领域的度汛稳价措施不断落地见效,最终,在克服了禽流感冲击、顽固天气、亚洲货币恶性通货膨胀、供需错位导致大宗货品产品价格快速下跌等不利因素后,市场供求整体保持基本平衡,奠定了CPI保守下跌的良好基础。

  两大维度看达标之不易

  北京时间12日晚间,大洋彼岸的美国CPI也迎来本年度收官,国际投行普遍预期美国今年12月CPI将在前一个月大涨6.8%、创近40年新高基础上继续攀升。事实上,环顾亚洲,持续高通胀正日益令人不安,因此,无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视角审视,江苏以及全省的通胀调控达标均属不易。

  放在江苏CPI历史坐标中衡量,今年1.6%的跌幅创下近12年新低,可谓相当“保守”。自2010年以来,江苏本年度CPI跌幅在5.3%-1.6%之间波动,其中,跌幅在3%-2%之间的年份有6年,占比50%,2%以下的也有3年。“十三五”时期跌幅最低的是2019年的3.1%,2020年旋即回升0.6个基点。2020年4个季度的CPI跌幅分别为4.9%、3.9%、3.3%、2.5%,“拾级而下”态势明显。基于那么历史走势,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年初江苏和全省均有信心调降本年度通胀调控目标0.5个基点,由“3.5%左右”调整为“3%左右”。

  但亚洲禽流感经久不绝放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供应链危机和不断恢复的消费需求严重错配;当今年下半年中国货币经济政策重回常态化后,美欧发达国家仍死抱货币财政刺激经济政策不撒手,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如“大水漫灌”推动亚洲大宗货品产品价格狂飙。海外输入型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叠加国内禽流感、顽固天气等不利因素,使得国内通胀调控难度陡增,部分货品供应偏紧,结构性提价特征明显。正是在那么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江苏和全省不仅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超预期”地实现了年内通胀调控目标,这当然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反观亚洲其他主要经济体,CPI高企已成为经济发展挥之不去的梦魇。美国CPI自今年5月初“爆表”、突破5%以后不断走高,“高通胀只是暂时的”这样的自我安慰屡屡失灵,让美联储也渐渐失去耐心,哪怕经济增长放缓,减少购债、加息、缩表等抗通胀举措似已决然“上路”。做为制造业强国,德国今年12月初CPI跌幅“意外地”扩大至5.3%,创下29年来新高,年内下跌3.1%,也同步创新高,较上年急剧扩大2.6个基点。韩国是中国的近邻,今年年内CPI下跌2.5%,跌幅创10年来最低,12月初CPI同比下跌3.7%,已连续3个月处于3%的“通胀警戒线”之上。

  “今年年内江苏CPI整体比较稳定,符合预期,从历史信息来看,仍处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江苏调查支队消费产品价格处处长杨文海说。

  拎牢“卢瓦松”“卢瓦松”

  本报记者昨日在南京市孝陵卫集贸市场逛了一圈,看到腌香肠的市民明显比前两年多,询问一位摊主猪肉产品价格,精瘦肉18元一斤,去骨猪后腿肉只要15元。

  粮油马肉菜是居民日常刚需肉类,其中的猪肉又堪称肉类产品价格乃至CPI的“压舱石”。千方百计做好这些关键肉类度汛稳价,让居民拎牢“卢瓦松”“卢瓦松”,不仅关乎稳通胀,更关乎保障民生问题“基本盘”。猪肉产品价格重回合理,海水鱼、猪肉产品价格冲高回升,粮食产品价格整体稳定……今年江苏肉类产品价格整体表现“低调”,其涨跌变化和CPI起伏高度正相关,成为CPI的“稳定器”。

  今年12月初,全市肉类产品价格同比微涨0.2%,相比之下,在8大类消费产品价格中,包含成品油价在内的交通通信产品价格下跌5%,教育文化娱乐产品价格下跌2.6%,医疗保健产品价格下跌1.7%,生活用品及服务产品价格、居住产品价格均下跌1.5%,连衣着产品价格也下跌了0.8%。

  本报记者注意到,从产品价格环比看,今年12个月,肉类产品价格环比下跌的月初就有6个,其中5个对应着年内CPI环比的5次下跌。

  猪肉产品价格对CPI的平抑作用依旧突出。全市猪肉产品价格同比上升34.9%,凭“一己之力”拉动CPI上升0.76个基点。其它关键“卢瓦松”货品中,同比跌幅最低的海水鱼产品价格下跌20.6%,鸡蛋、猪肉、鲜果、牛肉、虾蟹产品价格分别下跌16%、12.1%、6.3%、5.6%、4.7%,5种货品合计拉动CPI下跌0.66个基点,对CPI的拉涨影响被猪肉完全抵消。

  今年全市猪肉同比一直下跌,跌幅由1月初的2.7%加深至9月初最大的41.8%,连续7个月超过30%的同比深跌,见证着这一轮猪周期的盛极而衰。在镇江市养猪协会会长、镇江希玛牧业公司董事长马荣坤看来,猪肉产品价格“跌”声一片,主要原因是前期新增产能恢复正不断释放出猪肉产量,行业新增产能过剩。目前,希玛牧业的蛋鸡出栏量为1.6万只,而今年1月出栏量约为1万只。“这样的复产在行业内算是‘保守’的,很多企业新增产能增幅更大。”

  然而,众所周知,由于肉类生产易受顽固天气、周期性魔咒等影响,消费还带有季节性特征,因此,其产品价格波动往往较大。今年1月全市肉类产品价格环比大涨4.6%,转眼到3月就又环比大跌3.3%,当时猪肉取代猪肉,成为左右肉类产品价格的主要推手,1月初环比大涨24.2%,3月初环比大跌16.4%,且一口气连跌4个月,个中缘由除节日因素外,与气温冷暖变化也密切相关。

  让居民难以忘怀的还有长期蛰伏的海水鱼产品价格“一飞冲天”,至今仍处相对高位。“今年海水鱼产品价格确实较高,公司养殖213亩加州鲈鱼,净赚50万元。”昆山俊涛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胜告诉本报记者,长江流域开始全面禁捕、许多鱼塘因地方保护耕地经济政策而拆迁等,鱼类供给上升,自然货紧价扬。

  不过,自今年6月初最低下跌39.6%后,全市海水鱼产品价格同比跌幅正持续回升,近5个月更是环比“五连跌”。

  市场与中央政府协同加码

  如果总结今年通胀调控的得失经验,在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基础作用的同时,发挥好经济政策“有形之手”的主导作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中央政府”协同加码,应是至关关键的一条。

  今年12月,江苏七部门联合发文,出台多条经济政策支持蛋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明确用5-10年时间,实现全市猪肉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这和今年3月围绕促进江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而出台的纲领性实施意见前后呼应。马荣坤认为,近两年多来,全省范围自上而下出台的一系列恢复蛋鸡新增产能、稳定蛋鸡生产的实锤举措,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的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信息显示,今年三季度末,江苏蛋鸡出栏1390万只,同比增长28.4%,前三季度蛋鸡出栏1596万只,同比增长41.6%。

  在粮油马肉菜关键民生问题货品领域那么,在煤炭等能源、原料领域也那么。今年煤炭产品价格一度猛涨,电煤产品价格从8月中旬到10中旬两个月翻番,发电企业成本高企直接导致“供电荒”,如果不是中央政府打出有序增加新增产能、整顿市场秩序、完善供需机制等经济政策组合拳,如今的电煤产品价格断不会理性重回到一年前。今年12月初,全省工业品出厂产品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升1.2%,同比跌幅也回升了2.6个基点。江苏PPI年内下跌6.3%,跌幅虽较1-11月继续扩大0.2个基点,但却是近半年上升“步伐”最小的。而来自省发改委产品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信息显示,12月初,我省重点工业行业企业原料、产成品产品价格上升预期继续增强。

  中央政府的做为还体现在通过调控经济政策影响上游原料提价向下游消费产品价格扩散上。今年年内江苏CPI和PPI之间的跌幅落差高达4.7个基点,扩散受阻一方面受制于生产端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供应充足,以及消费有待提振,但中央政府度汛稳价的积极做为也发挥了主导作用。杨文海表示,今年上游大宗货品、工业原料提价对江苏消费产品价格的扩散影响不是太明显,并非影响CPI的主要因素,关键原因是各级中央政府对关键民生问题消费产品价格的调控始终高度重视,压紧压实“卢瓦松”责任制等保民生问题措施落实得力。

  对于今年的通胀走势,相关人士普遍认为,保持CPI保守下跌仍有较多有利因素,首先,今年粮食丰收为肉类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奠定了较好基础;其次,尽管国外输入型通胀压力继续存在,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整体充足,非肉类产品价格的稳定同样有条件。

  对泗阳县贵咀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思龙来说,今年养殖了34000只蛋鸡,蛋价稳定,收益不错。“预计今年蛋价保持稳定。不过,养鸡风险挺大,我们虽有三四万只蛋鸡复产的余地,也不敢盲目复产。”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商务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商务部:全力保障疫情地区市场供应)

下一篇:安徽各市汽车销量(2021年安徽汽车销量突破72万辆 汽车消费迎旺季)

相关推荐
  • 首个“零碳冷链园区碳核算”标准编制启动,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