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风潮来临,食品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无数人紧张惶恐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性。在疫情中,有慢性病、身体抵抗力弱的感染者更容易步入危重阶段。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像坚实的盾牌,可以更好的帮助身体筑起防御的“城墙”。
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以食代药的大健康理念再次获得人们的关注。究竟什么是大健康,大健康食品都包括哪些,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大健康食品,以食代药治“未病”
所谓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亚健康情况不容忽视。人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受到“文明病”的侵扰。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另外,约45%的人群超重或肥胖,35.78%和12.86%的人分别具有不良和较差的睡眠。
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负担的70%,国家为此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强调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在策略上注重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因此,预防慢性病,减少发病可能性,成为当前转变全民健康状态的重要方向。大健康理论是期望能够通过合理而有效的食物搭配摄入,来管理身体健康。以食品为载体,将保健思想带入一日三餐。大健康食品的三大主要功效为:预防疾病、改善机体、辅助治疗。
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提升,大健康行业发展或迎来爆发点。培育全民族健康饮食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这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商机。
健康食品两大抓手:自然营养+工艺赋能
大健康食品并不是某一个产品,而是一系列食品的统称。通过分析大健康食品的属性来进一步挖掘产品利益点,搭建大健康产品矩阵,方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场景下的健康需求。
根据产品形态、加工情况、生产工艺等维度,我们将大健康食品分为原料及轻加工型产品以及深度加工型产品两大类。
原料及轻加工产品:追求自然全面营养
主要包括未加工原料及基础加工不破坏产品属性的产品,又可以分为营养食材、有安全背书的产品、滋补功能产品三类。
(1)营养食材,保障身体的基础食粮。一日三餐,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三餐食材如何选择?主要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规定的基础营养食材,以及未深度加工的山货等产品,满足生存健康的营养所需。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的饮食建议,饮食要注重: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坚果豆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多饮水。
我买网自有品牌悠采健康厨房系列产品、悦活木本植物现饮即食品,主攻营养食材类产品,依托中粮全产业链,提供谷物、油脂、牛奶、坚果、水产、肉禽等产品,产品线覆盖多种营养食材,提供安全、放心的健康选择。
安全重要性升级,信任背书倍受重视。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度的提升,符合安全认证体系的产品市场也在增长,比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十二五”以来,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规模分别以8.4%和6.9%的速度增长。2016年销售额达到4588亿元。截止到2018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14亿元,同比增长17.88%。
图片:2017年-2022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近几年增加可追溯体系的产品也在稳步增长。政府加大对可追溯体系的支持,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总共安排20多亿元资金,用于开展肉、蔬菜、中药材和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新技术如区块链等的应用,也让可追溯变得更加可行。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建立追溯体系。比如三元乳业实现从原料奶、原辅料到产成品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可查询。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便可看到该款产品的配料以及各项成分的采购批号、投料数量、生产单位、产地以及检测报告等所有信息,确保每一罐产品安全和健康。
中粮悠采创立了“7C全产业链品质提升管理体系”,严格把控产业链7大关键环节,选种、种植、采收、储运、加工、包装、服务,确保关键指标高于国标,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支撑体系。
(2)养生滋补常态化。除常规营养食材外,具有滋补、滋养功能的食材、药食同源食品、传统滋补营养品等,也成为大健康新的着力点。比如燕窝产品,是中国传统滋补品,但具有真假难辨、食用麻烦等消费痛点;近年来随着燕之屋、小仙炖等品牌的发展,即食燕窝走进寻常百姓家。在2019年天猫双11传统滋补品牌热销前10榜单中,燕窝品牌占据6席,远超其他滋补品。
数据:线上即食燕窝行业交易规模与增速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深度加工产品:用工艺为健康保驾护航
原料经过深加工,在配方中加入功能因子或减少不健康配料使用,又可以分为机体调节型、工艺优化型及特殊人群型三类产品。
(1)机体调节型产品被重视。以改善生理机能为主要目的经过配方、工艺优化的产品,比如提升免疫力、调节肠道、改善睡眠等需求的食品。以提升免疫力产品为例,疫情期间,提升免疫力食品的信息搜索量大幅提升,提升免疫力食品销售量也有明显的变化。睡眠经济也已形成千亿市场,食疗养生的概念从银发族覆盖到Z世代。
疫情期间百度指数关于“提升免疫力”统计
图片来源:百度指数
(2)做好配方的“加减法”。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视采用更健康的工艺,减少不健康成分添加,提升食品健康度。比如更健康的“三低一高”配料(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三无一少”(无防腐剂、无人工添加、无转基因,少加工)的食品。
以低糖、低脂产品为例,减糖、减脂风潮席卷全球。根据Innova的统计,在过去的2018年,有8%的新落地产品使用了减糖技术。低糖产品上升最快,从2014年到2018年增长了17%。天猫上低糖低脂食品增长了72%。
(3)让产品更聚焦于特殊人群消费需求。通用型产品虽然能够获得最大的消费群体,但针对专属用户的产品开发,则能够深挖痛点需求,给出更有解决效果的产品。针对特定人群提供专属的营养支持的食品,如满足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需求,或满足某一类特殊群体的生理需求,比如饮酒人士、糖尿病人食用等特殊条件的产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不同的食品组合、搭配来改善身体状态,实现治“未病”的目的。食品的丰富性有助于消费者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并且可以通过更健康配料的产品,降低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通过机体调节性产品改善睡眠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等亚健康状态。
下一步,大健康还会有何发展?
大健康要求居民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做到营养均衡、饮食健康。饮食中需要加强健康食品的比例,减少高油、高糖、高热量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大健康相关宣传、用户引导,仍然需要很长的阶段过渡,这也对大健康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虽然大健康食品代表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但如何从消费者层面建立大健康意识、在产品线布局和新品开发上持续坚持大健康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抓住行业发展风口,做好产品端布局。大健康的风潮下,诞生了多个行业或新食品概念风口,比如植物基、全营养食品、睡眠经济等等,这些风口的兴起正是大健康食品落地化的体现。食品企业要抓住行业趋势,积极优化产品线,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
我买网将大健康作为制造及优选食品的重要发展趋势,坚持“全球产业链 用心好产品”理念,为消费者奉献健康、美味、愉悦、便捷的好产品。
我买网旗下自有品牌悦活、悠采等在产品端加强健康产品开发。悦活定位自然至上,聚焦木本粮食品的开发,发力植物基产品,关注鹰嘴豆等新食材原料的使用,坚持研发推广“三低一高”型产品。悠采定位健康厨房,坚持优产地、优技术,打造“三无一少”型厨房食品。同时,我买网坚持优选理念,对品牌食品进行严格的筛选,提供给消费者质量安全有保障,满足健康需求的丰富食品。
科学传播,带领消费者养成健康饮食方式。品牌方、平台方要充分利用与消费者沟通的一切渠道,宣传健康食品知识,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
重视新媒体资源投入,在双微、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加强图片、小视频等形式生动化传播形式的使用,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传播健康食品理念。
例如,养生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保温杯里泡枸杞”从段子进入现实,线上保健产品的销量增势迅猛。年轻消费者由于学业、工作压力,作息时间混乱,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品牌方在产品组合、宣传介绍时,除针对中老年群体外,也需要照顾到90后、95后消费群体的需求,并通过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分享传播,重视社交与口碑传播。
以人为本,制定科学健康发展观。结合消费者实际需求,不夸大产品功效,不做虚假宣传。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研究消费者痛点,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推广产品,推动大健康产品的发展。
大健康是建立在消费者对于正确知识的了解基础上,结合自身进行调整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充分结合消费者的自身情况,科学、合理的推荐饮食方式,采用“千人千面”的食疗组合。如果利用消费者急于求成的心理,来虚夸产品功效,让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那么长期下来只会损伤自己作为健康食品品牌的公信力,最终被消费者抛弃。
大健康食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一个长期培育的市场机会。品牌方、平台方需结合自身情况,做好产品线规划、产品创新以及消费者教育,引领大健康时代的到来!
最健康,最新鲜,最IN的中粮我买网在这里等你!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
上一篇:天风证券:餐饮供应链进可攻退可守,是效率提升下的黄金赛道古籍中记载的“美人鱼”是什么?古人:遇见这种海女,你就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