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产业多点开花,农民多渠道增收

时间:2020-09-30 08:30:55来源:food栏目:食品常识 阅读:

原标题:产业多点开花,农民多渠道增收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乡结合本地实际,强化资源整合,突出特色,以打造桑蚕小镇为目标,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农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

一乡一业,打造桑蚕小镇

“今年,我养了13张春蚕,卖了近3万元。”天星村陶家庄组贫困户郑宗银高兴地说,“养蚕这个产业可以发展,回收快、效益高,卖的时候公司付现钱,拿起钱来喜人。”

郑宗银是天星村的一名种桑养蚕大户。作为天星乡的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天星村的种桑养蚕大户还有很多。

2018年,天星村围绕“干田土种桑,水田种优质大米”的产业发展规划,调优产业结构,以打造桑蚕小镇为目标打造乡示范基地,实现桑蚕连片种植860亩。每亩可养蚕4张,每张蚕产茧量可达100~120斤,亩产值可达8000元。按照“桑蚕+辣椒”套种模式,亩产鲜红辣椒3000斤,亩产值约3300元。示范基地带动了46户农户(贫困户11户)就业,户均增收2100元。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天星乡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契机,借国家实施“东桑西移”的东风,因地制宜引进蚕桑产业,联合杭州建德市帮扶企业,以“党支部+公司+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打造岑巩蚕桑小镇,让蚕农吃下定心丸。

天星乡小蚕共育中心落户在与天星村相邻的力元村。和天星村一样,该村也建起了一个蚕桑种植示范基地。2018年,党员致富带头人杨绍洪和妻子一起远赴浙江建德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学成归来后承包了小蚕共育中心,一年时间便赚了10多万元。

小蚕共育中心带动了天星乡的种桑养蚕业的发展,同时辐射了周边多个乡镇。“天星乡目前的种桑养蚕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以后发展了,养殖户的收入会更高。”杨绍洪说。

一村一品,新兴产业多点开花

走进天星乡地城村黄花菜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花开得灿烂无比,三五成群的妇女散落在花丛中,忙着抢摘黄花菜。

“采摘黄花按斤折价,每天要采100多斤,有100多块钱。”地城村村民钟福香高兴地说,“黄花产业为我们村的妇女开辟了一条就业新路,让我们有了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在地城村黄花加工厂里,七八个妇女正在忙着分拣黄花,她们大都是地城村人,也有来自天星乡其他村的村民。

“我们总共是8个固定工人,忙的时候,老板还会临时请些工人过来。在这里干活,每天有100元的收入。”黄花加工厂工人、地城村村民舒万珍说:“我家有5亩地,其中3亩流转给种植基地老板种黄花。我年纪大了,去外面打工别人不要,就在这个黄花基地打打工,收入比单纯种地高多了。”

黄花菜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等经济价值。2018年,天星乡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黄花菜种植加工产业。黄花菜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是黄花菜培育期的第二年,生鲜亩产量在3000~4000斤,干货差不多到四五百斤。采摘期每天需要上百人务工,一天支付工人工资就要1万多元。明年,黄花菜基地达到满产期,亩产量将翻几倍,采摘黄花的人数也会大大增加。

吊瓜产业也是天星乡在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如今,在毛坪村,吊瓜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养殖户人均收入超过了万元。毛坪村大食堂组村民蒲应龙说:“前几年我家很穷,种谷子一年收入不过1万元。从2016年起,我种了30亩吊瓜,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除了新产业,天星乡的一些传统产业也在发扬光大。

“杂稻制种是我们天星乡的传统产业,今年种植杂稻制种面积2500亩,种植农户76户,正常情况下,今年产值应该不低于900万元。”天星乡乡长刘勋介绍说。

关庄村是杂稻制种基地之一。今年,村民程洪军在村里承包了30亩水田,每亩产量应该在320公斤左右,按均价6元/斤计算,收入应该有10多万元。

烤烟种植也是天星乡的传统产业。今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1200亩,亩收入4000元,总收入450余万元。天星村的郑宗银既是桑养蚕大户,也是烤烟种植大户。他说:“2019年,我种了60亩烤烟,赚了10余万元。”

此外,天星乡还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种草养牛、养羊以及山茶油种植等产业,实现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多点开花,农户多渠道增收。(杨元彬 任元)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下一篇:中消协双节消费提示:出行勿忘防疫 聚餐厉行节约

相关推荐
  • 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应谨防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