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良种培育为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时间:2020-09-08 20:04:09来源:food栏目:食品常识 阅读: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粒大米背后,连接着从育种专家到新型农民,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从仓储物流到零售超市等各个环节。从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文章,讲述从一颗种子到一碗米饭的故事,通过介绍大米育种、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增添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

――编者

什么水稻可以割完一茬再收一茬?最近,一种刷新传统的“再生稻”正在浙江嵊州石璜镇收割。收割过后,稻田里留下了三四十厘米高的稻茬。据介绍,稻茬将再次发苗长穗,到10月中旬就可以二次收割。这种米不仅口感好、香味浓,而且产量同“两种两收”的双季稻不相上下。一位种粮大户说:过去收了早稻再种晚稻,双抢季节忙得够呛,现在种植再生稻,工作轻松了不少。

原来,他们种植的品种是“旱优73”杂交早熟再生稻。这一引自上海的优良稻种除了口感好、产量高、种植高效外,还具有易管理、成本低、抗倒伏、节水节肥等优势。现如今,各种优质稻米在全国各地种植。杂交稻、再生稻、超级稻、海水稻……稻谷品种逐步改良,不断丰盈着中国人的“米袋子”,也为农业技术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良种培育对于保障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育种工作,从矮秆籼稻到三系杂交稻再到超级杂交稻,助力国家创造了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奇迹;在培育高品质品种方面成绩斐然,基本实现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截至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

有人把种子比喻成粮食的“芯片”,可以说,种质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而推动种业发展,科技创新是“加速器”。就水稻增产而言,在肥料、农药、水和农机具投入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依靠科技改良品种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过去,育种工作者需要在海量稻田里艰难收集种质资源,再进行杂交、选育、繁育、试种工作;如今,通过远缘杂交、航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能对农作物进行定向改良,育种工作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在种业自主创新工程与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的助力下,我国育种能力稳步提升,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添砖加瓦。

培育良种,一头丰富消费者的“米袋子”,一头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大米市场存在优质米、品牌米不足的问题,这对大米育种及良种推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从黑龙江省大规模种植优质名米“绥粳18”,到四川乐山农户推广“宜香优2115”新品种,再到“湘两优900”超级稻落户浙江兰溪,“中国好粮油”行动启动以来,优质稻种供给不断增加。国家通过“优粮优购”政策,让“良种米”成为“致富米”。一位改种绿色大米的农民底气十足:谁说种地不挣钱!

“决不让一颗种子因疫情落下!”在南繁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研究员李剑波说。疫情防控中,南繁基地的2800多名科研管理人员毅然从各地赶回田野,保障南繁基地为全国提供科研用种。育种工作者劳作于田间地头,烈日晒黑了一张张面庞,汗水浇灌出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正如第一代南繁人创作的《南繁队员之歌》所唱:为了神圣的种子事业,北种南繁任重道远。

【观点摘录】

有种才能有粮,有好种才能多打粮、打好粮,所以,种业也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

――《农民日报》

良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经济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8日 05 版)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白细美”的粮食背后 是不必要的损耗和营养流失

下一篇:外卖平台兴起小份菜

相关推荐
  • 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应谨防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返回顶部